村里只剩老洪一家做風爐了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火爐升一起,新娘入門喜”,“風爐火焰高,新娘過年生達埔(男孩)”,這些民間俗語中提到的風爐,泉州很多地方還能看到。
在惠安縣螺陽鎮(zhèn)霞光村洪厝,就有一戶人家專門做風爐,他們是60歲的洪樹彬和59歲的吳淑蘭夫婦倆。相傳,洪厝以前盛產(chǎn)手工風爐,但現(xiàn)在做的人,只剩下他們一家了。
老洪家并不寬敞,擁擠的大廳里堆滿了大大小小上百個風爐。
“很早的時候還有舉行傳統(tǒng)婚禮的,用花轎把新娘娶回家,進門前,新娘就要跨過風爐,風爐里要點上火炭,這樣可以燒掉霉運,有個好彩頭。家里人去世做功德,也要放一個風爐。還有父母對年(過世一周年)的時候,娘家要給女兒準備一個風爐,里面燒炭火,帶回婆家?!眳前⒁虒@些習俗十分了解。
除了紅白事,風爐在當?shù)剡€有不少用途。老洪說,很多人還會用風爐來熬中藥、燉雞鴨。
據(jù)說,以前的洪厝有一家風爐廠,會做風爐的很多,后來大家漸漸改行,做的人就少了。這活很累,有時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腰酸背痛。幾十年做下來,老洪夫婦倆的手都十分粗糙。他說,冬天雙手常常會凍得開裂,疼得厲害。
老洪嘆息著,很擔心這門手藝會失傳。他有兩個兒子,但只有二兒子偶爾會幫著做一些?!拔易孑叾际亲鲞@個的,從小我就跟我爺爺學,沒了傳人就可惜了?!币郧?,燒制風爐是不傳外人的,但現(xiàn)在,他愿意傳,卻沒有人學。
讓他擔心的還有一件事。明年,村里將進行大規(guī)模拆遷,他們家也得拆。到那時,可能就不能燒制風爐了。(本網(wǎng)記者 張帆 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