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當局執(zhí)政滿五周年,五年間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僅3%,低于扁任內最后五年的平均5%。個中原因,或可歸咎于國際金融海嘯與歐債風暴作祟,不過,臺灣專家仍直指,“對總體經濟掌握不足”、“產業(yè)政策不夠力”及“偏聽”,是當前當局施政三大危機。
前“經建會主委”、“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從去年延燒到今年證所稅改革以及油電雙漲等議題,不難看出當今當局對于掌握總體經濟情勢能力不足,“證所稅推出時點,是臺灣經濟正走下坡時;當局多次預告調整油電價,未調前就先引發(fā)預期心理,自然造成民怨。”
“這些政策其實都是關乎公平正義,如果時點挑對、配套做足,外界是可以來支持的”。胡勝正提及,“主計總處”新近發(fā)布首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僅有1.54%,“內閣”首長竟以“意外”形容,“這個實在很不應該?!?/P>
他認為,掌握總體經濟情勢的責任,不完全可歸咎主計總處,也在于當局首長能否察覺外在的風吹草動。
“馬當局執(zhí)政五年來,從未邀集反對人士,召開過‘國是會議’。”前“經建會”主委、臺大經濟系教授陳博志直指當局施政另一盲點在于“偏聽”。他表示,對外溝通不足,容易造成決策失誤,“好政策應在推出過程中,不怕被外界拿著放大鏡檢視,就算被罵到臭頭,代表有缺點,就有改進空間?!?/P>
馬英九執(zhí)政五周年,未繳出一張漂亮經濟成績單,預料近日“主計總處”還將下修全年經濟預測,從去年慘烈“保一”再到今年開打“保三”戰(zhàn),當前經濟著實疲軟。臺灣經濟另一危機更在于制造業(yè)競爭力連年下滑,凸顯產業(yè)政策徒勞無功,也讓經濟前景浮現(xiàn)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