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馬政府對菲的最后通牒,尚能符合臺灣民意期待,但近9成臺灣民眾支持臺軍艦定期巡邏經濟海域以宣示“主權”。
根據(jù)最新調查得知,有55%的人認為馬政府的反制作法能呼應民意要求。此外,有60%的人認為沒有“主權”就沒有漁權,馬政府應以宣示“主權”為優(yōu)先,65%贊成以武力扣押菲方逞兇的公務船,82%認同政府先發(fā)補償金給受害家屬。希望兩岸共同合作對付菲律賓者,有74%,上升5%。
臺灣漁民遭菲律賓公務艦艇射殺一事持續(xù)延燒,由臺灣“旺旺中時民調中心”針對臺灣地區(qū)970余位成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11日進行調查時,當時有89%的受訪者知道此事,如今知曉的比例已高達98%,上升9個百分點,可說是全民關注,不知情者,僅2%。
-馬政府下最后通牒,要求菲律賓道歉、懲兇、賠償、談判漁權,由調查透露,有47%的人認為馬政府這樣的交涉立場不卑不亢,還算適當,但也有31%的人認為過于軟弱,11%的人覺得太強硬。
若菲政府不道歉,馬政府表示要召回“駐菲代表”、關閉“代表處”、全面凍結菲勞,姑且不論這是否能有效制裁菲方,但逾半數(shù)臺灣民眾認為此舉已符合民意的期待。調查顯示,有55%的人覺得馬政府的反制方法,可以回應民意的要求;但也有37%的人覺得與當前沸騰的民意,仍有段落差。
臺灣民眾認為臺軍艦定期巡邏臺方海域,最能彰顯及宣示“主權”。調查得知,有88%的人贊成臺方軍艦定期、常態(tài)性的巡戈,不贊成,認為易生事端者,占8%。
由于菲方公務船殘無人道的射殺行為引起公憤,調查得知,有65%的人力挺臺方以武力加以扣押或摧毀,覺得茲事體大,會有反效果者,占29%。
政府應先發(fā)補償金給受害漁民的家屬,再向菲方求償。調查反映,有82%的人認為向菲要求賠償,曠日費時,對受害家屬更是折磨,主張由政府展現(xiàn)最大誠意,先發(fā)補償金,不贊成此議者,占13%。
如果菲方對臺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兩岸攜手共同對付菲政府的聲浪變得更大。11日調查得知,當時有69%的人支持兩岸合作施壓菲政府,21%的人不認同。如今支持兩岸合作者,增加5%,不希望兩岸聯(lián)手者,維持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