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清流縣林畬鎮(zhèn)泥坑組的群山之中,200余畝箬竹林郁郁蔥蔥,漸入采摘期。當?shù)剞r民邱春華攜家人穿梭于竹林間,熟練地采摘著成熟度恰到好處的箬葉。
箬葉,即常見的粽葉,其葉片寬長、柔韌性強、氣味清香,除用于包粽子外,還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手工制作及加工制造等領域。曾經,散落于大山深處的野生箬竹僅靠零星采摘,難以形成規(guī)模效益。如今,這片箬竹林已成為邱春華增收致富的“綠色寶藏”。
邱春華是林畬鎮(zhèn)舒曹村人,過去以種植果樹為生。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單純依靠果樹種植的收入變得不穩(wěn)定。面對困境,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商機。他回憶道:“以前,村民們進山采摘野生箬竹,大多是自用或少量出售補貼家用,從未想過這也能成為增收的產業(yè)。”
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野生箬竹已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邱春華決定嘗試人工種植箬竹。他引進箬竹苗,在自家果園山地進行育苗,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成功掌握了箬竹的生長習性和管理技巧,培育出一片翠綠的竹林。
邱春華深知,要實現(xiàn)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擴大生產規(guī)模。于是,他規(guī)劃建設百畝箬竹基地,目前種植面積已達200畝,涵蓋三個品種。今年,箬葉市場行情良好,特別是大葉品種,每斤售價約18元,邱春華的收入十分可觀。
從背著竹簍進山采摘野生箬葉,到如今建成規(guī)?;N植基地,邱春華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他告訴記者:“下一步,我計劃引進兩個新品種,將種植規(guī)模擴大至300畝,進一步提升產業(yè)效益,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清流記者站 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