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6日,躺在南寧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病床上的農女士仍心有余悸,回想起3天前為保護孩子跳樓的舉動,她不后悔,幸運的是她的女兒沒有大礙,只是自己腿部受傷。
農女士住的是出租房,面對突發(fā)火災,應該如何逃生?她受傷后房東有沒有責任呢?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突發(fā)火災
她抱女兒跳樓逃生
農女士租住的房屋在南寧市長堽路四里。8月3日凌晨5時許,熟睡中的她被煙塵嗆醒,同時聽見鄰居大聲呼喊“著火了!”。
慌亂之中,農女士和6歲的兒子沖到房門口,打開房門發(fā)現樓下火勢很大,就先把兒子交給鄰居轉移出去。回過頭來農女士抱起4歲的女兒,跑到房門口想打開房門,卻發(fā)現房門變軟,已經打不開了,更糟糕的是滾滾濃煙不斷地從門縫進入房間。
這時,農女士想找濕毛巾,于是,她馬上抱著女兒跑到衛(wèi)生間,但從衛(wèi)生間的窗口也涌入大量的濃煙,漆黑慌亂之下,農女士根本找不著毛巾了。要命的是,女兒由于吸入過多的濃煙,已經嗆暈了。
怎么辦?農女士租住的房間是3樓,如果想在房內求生已經不可能了。農女士于是大聲呼喊“救命”,然而樓下及周圍一片混亂,人聲吵雜,沒有人回應農女士的呼救。如果不及時逃生,農女士也有可能被濃煙嗆暈。
情急之下,農女士抱著女兒沖到了陽臺,她猶豫了一下,為了救女兒,她抱著女兒從3樓一躍而下……
不幸之幸
女兒無大礙
農女士受重傷
昨日,躺在病床上的農女士說,她抱著女兒從3樓跳下去后,接觸地面時她身體彎曲側了身子,將重力都轉移到了自己身上,只感覺自己下顎觸地后就暈了過去。等到農女士醒來,醫(yī)生告訴她腿部骨折、下顎受傷,她的女兒受的是輕傷。
農女士不知道的是,在她抱著女兒跳樓后不久,消防員趕到現場將這場持續(xù)了2個小時的大火撲滅。除了農女士之外,二樓一名租戶也選擇了跳樓逃生,導致身受重傷。
從二樓跳下逃生的楊先生腿部和脊柱骨折受傷。“感覺就像死里逃生一樣,如果當時不選擇跳樓的話,估計現在命都沒有了。”6日,在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20樓骨科接受治療的23歲的楊先生說,他是百色人,在南寧打零工,在失火的出租房已住了兩年。當時深夜,他聽到有人喊救命,他睜開眼睛發(fā)現有火光,連忙起床查看情況,打開門發(fā)現火勢太大,完全不能通過樓梯逃生,連忙關住房門,濃煙不斷涌進,衛(wèi)生間也填滿了濃煙。
不得已,楊先生來不及做任何準備,無奈從2樓跳下去,結果右腿骨折,被送往醫(yī)院治療。
災后追問
租戶受傷
該向誰索賠
8月6日,記者來到了事發(fā)地點,該出租房是幢6層樓房,火災發(fā)生后出租房嚴重破損,外墻一片漆黑,目前均無人居住。記者發(fā)現,樓房的天花板都沒有了,從外面看,2樓楊先生居住的房間被燒后嚴重破損。
由于這場火災造成人員受傷住院,目前,醫(yī)療費都是傷者先付。
今年30歲的農女士來自崇左,在南寧打零工,經濟并不寬裕,因火災受傷住院后,不僅不能打工掙錢,還要支付醫(yī)療費。這讓她感覺非常窘迫。
據介紹,當天的火災是從出租房一樓放置電動車的區(qū)域開始的。起火后火苗迅速揚起,變成了熊熊大火,黑煙滾滾而上,直達3樓。起火原因很有可能是電動車充電引發(fā)的。
當天房東向記者表示,等公安、消防查明了起火原因,如果是他的責任,那么他會向受害人支付一定的費用,不過在真相還沒出來之前,醫(yī)藥費先讓傷者們先付著。
那么,房客受傷的醫(yī)療費用該由誰來負責?
廣西安信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韋開林說,起火原因調查清楚之后,消防部門出具相應的火災文書,證明這個火災起火原因是什么所引起的,根據這個文書來確定由誰來承擔相應責任。如果起火原因調查不明的情況下,房東直接負全部責任,需要賠償受傷者的醫(yī)療費用、誤工費、營養(yǎng)費、精神損失費等,因為房東提供出租房讓房客居住,就該有責任保證房客的安全,保障租客的用電安全等,不管起火原因怎樣,房東都要負一定的責任。
新聞延伸
突發(fā)火災如何逃生?
1.保持鎮(zhèn)靜,朝空曠處跑
突遇火災,面對濃煙和烈火,首先要保持鎮(zhèn)靜,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辦法,盡快撤離險地。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通過陽臺、氣窗、天臺等往室外逃生。
2.簡易防護,防止煙霧中毒
逃生時經過充滿煙霧的路線,要防止煙霧中毒、預防窒息。為了防止火場濃煙嗆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煙氣較空氣輕而飄于上部,貼近地面撤離是避免煙氣吸入、濾去毒氣的最佳方法。
3.固守待援,防止煙火滲入
假如用手摸房門已感到燙手,可采取創(chuàng)造避難場所、固守待援的辦法。首先應關緊迎火的門窗,打開背火的門窗,用濕毛巾或濕布塞堵門縫或用水浸濕棉被蒙上門窗然后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間,防止煙火滲入,固守在房內,直到救援人員到達。
4.呆在醒目處,尋求援助
被煙火圍困暫時無法逃離的人員,應盡量呆在陽臺、窗口等易于被人發(fā)現和能避免煙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動鮮艷衣物,或外拋輕型晃眼的東西;在晚上可以用手電筒不停地在窗口閃動或者敲擊東西,及時發(fā)出有效的求救信號,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切不可直接跳樓。(記者 梁乾勝 實習生 莫麗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