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小街巷改造“惹火”小巷經濟
說起福州的城市經濟,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東街、萬寶商圈、萬達廣場、中亭街等一批主干道和大商圈,它們是城市的大動脈,引領著城市經濟的大方向,備受矚目。
而其實,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小街巷,經過長年的累積發(fā)展不斷聚群,形成了各具特色又充滿活力的小經濟主體,特別是近年來,福州市、區(qū)各有關部門加大投入完成了一大批小街巷改造,并加以引導整合,讓這些小街巷不僅面貌煥然一新,更是注入了發(fā)展的新的動力。

達明路餐飲招牌林立儼然美食不夜城
達明路的餐飲、新權南路茶葉、學生街的學生經濟、從支前路延伸到南園路的醫(yī)療器械、芍園一號的文化產業(yè)和酒吧……
不管這些小街巷的名字此前響不響亮,如今都已名副其實成了這個城市的“小商圈”,是豐富強化這個城市經濟的小血管。
今起,東南快報特別推出“小街巷大經濟”系列報道,走進這些小街巷,看看這些“小商圈”是如何從無到有,如何由弱變強,又是如何孵化出一批批勤勞的福州創(chuàng)業(yè)者。
福州南后街,是游客來榕觀光旅游的必經之地。而一街之隔的達明路,短短幾年之內,美食一條街已頗具規(guī)模。“11年前,這邊還只有幾家做餐飲的,如今大大小小都扎堆開業(yè)了。”作為達明路的“元老級”餐飲,老福州的林總對于這條街的演變如是感慨。經歷十余年的發(fā)展,達明路及周邊街巷已聚集了幾十家餐飲。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漸漸撐起一條名氣漸旺的商街。尤其是夜幕落下、華燈初上之際,達明路人聲鼎沸,儼然一副不夜城的姿態(tài)。未來,他們的目標是打造福州市最具人氣的宵夜聚集地。
相比五年前餐飲店至少翻番
令狐沖、千漁港、I那年、阿楷魚蛙館、阿楷中原面館、邊城石鍋魚、一絕田雞……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這些“新晉”的餐飲新秀,給達明路注入了更多新鮮的元素。
其實,短短幾年時間,達明路已自發(fā)形成了自己的經濟特色——美食。
長50米,寬50米,就是這么一個看似不大的地方,卻容納了十幾家大中型的餐飲店,此外還有十幾家小餐飲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老福州了。
2003年3月,老福州在達明路上正式開業(yè)。
“剛開業(yè)那會,周邊有零星開著幾家餐飲店。”老福州店負責人林總回憶,那時周邊環(huán)境比較差,多是推著推車的小商販。與當年相比,如今的達明路已然不再是過去那個不起眼的小街巷。
相對應的是,達明路上老福州已經過了兩次的重新裝修,其負責人也已萌生打造福州美食城的想法。
目前老福州有一樓餐飲和四樓的酒樓,“接下來則計劃將中間的二三樓也承租下來,將一至四樓打通,對三千多平方米的地盤進行重新規(guī)劃設計,例如一樓做小食,二樓做小炒,三樓做包間。”林總說,不僅如此,還想在豐富餐飲品類上進一步做精,融合匯集福建其他地方的美食,近段時間就與閩南那邊的在接觸。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就在老福州的對面,新的餐飲店一家家入駐,取代了原先的電玩城、桌球城等,開起了幸福美食坊。同時,經過景觀改造修葺后,達明路雙拋橋二里也已一改往日狹窄且油煙四溢的破舊景象,去年新辟成為阿楷小龍蝦美食街。
店鋪商業(yè)地產鄭林列對此一語道破:“達明路是市區(qū)餐飲業(yè)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福州市餐飲烹飪協(xié)會秘書長陳偉杰也表示,和五年前相比,達明路上的餐飲數量至少已實現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