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QQ、微信使用如此方便的今天,還需要老師到學生家中家訪嗎?福州市教育局近日發(fā)出加強家訪工作的通知,認為老師的家訪工作仍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求學校原則上每三年至少完成對學生一次家訪。
家訪有什么作用?該通知說,家訪通過到訪學生家庭面對面與家長交流,能夠直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環(huán)境、個性特點以及在家表現情況,詳細了解家長的希望、需求以及建議等,增進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具有其他聯(lián)系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福州教育學院四附小德育處主任吳志城老師也認為,雖然現在的溝通方式很便捷,但家訪與其他電話、QQ交流是不一樣的,它更容易讓老師發(fā)現問題,更有助于家校之間的真誠交流,更能拉近家校距離。
家訪要達到怎樣的數量要求?通知要求,學校原則上每三年(小學1—3年級、4—6年級、初中、高中)至少完成對學生一次普訪,并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對特殊群體學生或發(fā)生異常情況的學生的家訪。城區(qū)外或所在縣以外學生可不作家訪要求,而采取電話、QQ、微信等其他家校聯(lián)系方式進行。
以前有一句俗話,家長會后就是“一場暴風雨”,因為有的老師會在家長會上痛斥學生的問題,家長回到家中對孩子一頓痛打。家訪會不會也變成一次“暴風雨的前奏”?為此,福州市教育局在通知中專門提到,家訪不能變成告狀式家訪,而應以表揚鼓勵學生為主,可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個別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回避。
當然,教師家訪還要做到“廉潔家訪”,要遵守有關規(guī)定,不得接受家長禮物或宴請,不向家長提工作以外的要求,要注意保守學生的家庭隱私;對每一次家訪,及時記錄,填寫《家訪登記表》。
相關新聞
福州中小學都要成立 心理危機干預小組
記者昨日從福州市教育局獲悉,福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學校要成立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小組,針對有心理危機傾向的高危學生,學校要加強監(jiān)控和疏導,預防重大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并建立多渠道預警機制。
學校心理危機干預小組由學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學校心理健康教師,以及德育處、團委(少先隊)、總務保衛(wèi)處、醫(yī)務室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各縣(市)區(qū)要成立本縣區(qū)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市教育局負責統(tǒng)一指揮和協(xié)調全市中小學突發(fā)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