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兔唇娃 父親撿紙皮何時能攢夠治病錢?
父子兩人吃住都在解放大橋底下,嫣然天使基金會流露救助意向

小志的嘴唇已經(jīng)做過八次手術(shù),但效果并不理想,他6歲才能開口說話

面對小志情況,父親楊昌萬顯得有些迷茫
“20!”楊昌萬沒有作聲,把袋子里的紙皮倒出來,接過收購站老板遞過來的錢,拐幾個彎,回到了橋底下的家。
-- 這就是他最近兩天半的收入了,可口袋里也總算是有了一點錢。8歲的兒子咧開治療過的兔唇,從橋面一路奔跑過來:“爸爸!我要買水!”他聽后皺了皺眉頭,自半個月前從解放大橋路過時就決定住下來,以撿紙皮為生的他已經(jīng)將吃飯次數(shù)從一日三餐縮減到一餐,但他還是沒譜,自己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攢夠兒子的看病錢。
終于,有人將他們的照片發(fā)上微博,這個45歲中年男人的家庭,或許會因為李亞鵬的關(guān)注而產(chǎn)生一點點改變。

父親楊昌萬每天帶著小志在中洲島收廢品
無家可歸時……
他們“落戶”解放大橋
閩江里頭抓來的龜,還有堆放在解放橋底下的被褥,是貴州男人楊昌萬所有的家當(dāng)。
半個月前,因為兒子太過調(diào)皮,他再次沒了工作。背上不多的行李,索性牽著8歲兒子小志一路行走,途經(jīng)南江濱時看見有人游泳,父子倆沒多猶豫,也一頭扎了下去。“我們在里頭洗了個涼水澡。”楊昌萬說,那天晚上,到了解放大橋的中洲島上,兒子賴在地上不肯再走了。
“那就住下吧。”對于楊昌萬來說,解放大橋底下的住所,起碼有片瓦遮頭。只是夜里和兒子抱在一起睡覺時,還是覺得風(fēng)吹得有些涼。
“我問小志,你夜里睡得冷么,他就別過頭不說話。”中洲島教堂里教孩子唱詩的奧德發(fā)現(xiàn)了他們,和朋友送來一床被褥,他告訴東南快報記者,8歲的小志和其他孩子不大一樣,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占有欲上。
“比如他要一個東西,不給就會鬧,拿走了便不還。”奧德接觸的孩子,多是四五歲年齡,小志的心智和他們差不多。上上個禮拜天,他發(fā)現(xiàn)小志出現(xiàn)在教堂里,可坐不了幾分鐘,就站起來四處走動。
“我就問,這是誰家的孩子,沒人知道。小志自己拉著我,來到橋底下。”奧德說,他才知道,這孩子居然就住在這樣的地方,也才從楊昌萬嘴
里聽說,因為小志的多動,自己根本找不著工作。

小志的情況引起嫣然基金會的關(guān)注
絕望中尋找希望……
撿紙皮為兒攢錢
小志是楊昌萬8歲的兒子,先天性雙側(cè)唇腭裂,經(jīng)過8次治療,笑起來時嘴巴劃出一道夸張的弧度。
“快叫你爸爸讓你去讀書!”便利店老板娘將瓶蓋遞給他后嘀咕,“孩子長得快,一兩年晃晃就過去了,現(xiàn)在不送去念書,以后怎么辦……”小志卻只是接過瓶蓋,嘟囔了一句“怎么沒中獎呢!”他常在這家便利店周邊玩耍,買飲料必然要問一句“有中獎嗎?”他說,中獎了就可以再拿一瓶,這樣爸爸也能喝,自己也能喝。
他把自己喝了一點的飲料遞給楊昌萬,父子倆一前一后拉著泡沫箱開始穿梭在中洲島數(shù)百家商鋪之間,開始一天的工作。
相比較于同齡人,小志略微顯得頑皮。橋底下有商鋪老板的女兒帶著悠悠球過來玩耍,小志跟前跟后想要借來,實在想要,他拉著楊昌萬的胳膊說:“才十塊錢!”他不知道,住到橋底下以來,楊昌萬撿過最多紙皮的那天,也才賣了十幾塊錢。
以至于當(dāng)他抬起頭來問東南快報記者,“你能幫我爸爸找工作嗎?”時,著實讓人嚇一大跳。
“服裝,磚廠,掃地……什么工作都可以啊。”小志的表情突然有些認(rèn)真,他說,“因為爸爸要賺錢,我想上學(xué)。”
身世如此坎坷……
因兔唇遭母親遺棄
小志出生在2006年閏7月。當(dāng)產(chǎn)房里醫(yī)生說出“這孩子將來得花十幾萬”時,他媽媽便已打定主意要離開他。楊昌萬說,妻子曾經(jīng)問過自己,“要孩子還是要我”。他沒有猶豫:“都要!”
可小志還是失去了母親。不善言語的楊昌萬自己帶著小志,一直生活在泉州,想要找機會給孩子治病。三個月大時,有人介紹他去福州鼓樓醫(yī)院看看,可到了醫(yī)院,由于不具備條件,都不敢收。
在泉州的醫(yī)院,小志先后做過8次手術(shù),但是楊昌萬覺得做得并不好,掀開小志的上嘴唇,可以看出上顎和普通孩子并不相同。
昨日下午,有人將小志一家的情況發(fā)上微博。當(dāng)有網(wǎng)友@“一號立井”并詢問:“在福州,治嗎?”時,“一號立井”回復(fù):“治!”并@嫣然天使基金會。
而據(jù)東南快報記者了解,“一號立井”的微博用戶為嫣然天使基金會創(chuàng)辦人之一李亞鵬,他的介入,或許能為這個家庭帶來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