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葉李娘·告狀》片段。該戲傳承人陳金標已去世,此次演出院團人員觀摩1978年的錄像進行排練的。其中,葉李娘的扮演者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少媛。 張實薦 攝
24日,“福建百折傳統(tǒng)折子戲展演”莆仙戲專場在福州福建人藝劇場上演。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黨支部書記、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少媛在演出之前接受了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講述了近年來莆仙戲的發(fā)展歷程。
莆仙戲是古老劇種之一,成于宋,盛于明清,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歷史最悠久、形態(tài)最古老、劇目最豐富、表演最獨特的戲種之一,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莆仙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王少媛告訴記者,過去莆仙戲院團發(fā)展非常困難,由于經(jīng)費不足,各院團的人員為了溫飽而四處奔波演出,沒有精力進行系統(tǒng)化的研究工作。直到2011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福建省莆仙戲劇院成立,并得到了資金支持,莆仙戲傳承工作慢慢走上正軌。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劉晶潔非常重視莆仙戲的人才培養(yǎng)、傳承,至今已有30多出老戲得到復排。
王少媛認為,如今莆仙戲正遇上發(fā)展的好機遇,一方面得到政府的資金資助,另一方面因為各地政府都在組織各類藝術節(jié),莆仙戲可以去全國各地交流演出。
同時王少媛指出,目前舞美、編劇、作曲、導演等主創(chuàng)方面年輕人才缺乏,是莆仙戲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談到此次折子戲展演,王少媛說,展演不僅能促進各院團之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各院團對劇種的挖掘,尤其對于年輕演員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王少媛笑著告訴記者,自己已經(jīng)年過五十,但是通過這次與其他院團一起來福州演出,感覺自己在藝術上還能有所突破。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層樓,并把莆仙戲更好地傳授給下一代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