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再事先固定,而是與預約人數掛鉤分檔計息,預約購買的人越多,預期收益率就越高;銀行在同一時點發(fā)行的掛鉤型理財產品,既有看漲型又有看跌型。近期,部分銀行突破傳統(tǒng)理財銷售模式,推出一些新的理財產品,考驗客戶的自主選擇能力。
預約人數越多
收益率就越高
近日,一家股份制銀行推出“隨心定”理財產品,期限90天,起息日為28日。與傳統(tǒng)理財產品相比,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并不固定,而是與預約人數掛鉤,預約購買人數越多,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就越高。當預約購買人數為1人至99人時,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9%;當預約購買人數為100人至199人時,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0%;當預約購買人數為200人至499人時,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當預約購買人數為500人(含)以上時,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5%。
據了解,該行本月起通過官網新上線這款產品,此前已發(fā)行過三期,每期額度為1億元,均遭到搶購,在認購時,客戶也不知道最終收益是多少,只有等募集期結束后,產品才會根據最終預約購買人數確認整體收益率并計息。由于是新上線的理財產品,“隨心定”比其他產品預期收益率要高。這家股份制銀行理財早市銷售的91天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05%;理財夜市銷售的91天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
目前市面上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多是事先固定,上述理財產品除了收益率設置不同外,投資渠道等與其他穩(wěn)健理財產品一樣。
看漲看跌
客戶自己做主
記者發(fā)現(xiàn),此前黃金價格起伏不定,銀行發(fā)行的掛鉤黃金理財產品結構也悄然發(fā)生變化。近日,一家銀行同時推出了看漲型和看跌型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這款產品的認購起點為5萬元,期限90天,看漲型和看跌型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均為7%。另一家大銀行在售的看跌和看漲黃金理財產品,期限62天,預期最高收益率為5.25%。
黃金掛鉤理財產品設計依據是黃金期末價格與初始價格的差異。如看跌型產品規(guī)定期末價格小于或等于初始價格,就可以獲得最高預期收益率,若黃金的期末價格大于其初始價格,到期則只能獲得最低收益率。目前掛鉤型理財產品為了吸引客戶,都會設定最低2%或者3%的收益率。如上述大銀行看跌型黃金掛鉤理財規(guī)定,觀察日黃金價格小于或等于期初黃金價格的93%,則到期時投資者獲得5.25%的年化收益率??礉q型黃金掛鉤理財原理則相反。
如今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掛鉤對象不斷擴容,除了與黃金掛鉤外,還與滬深300指數、原油、股票等掛鉤。目前與滬深300指數掛鉤的理財產品也出現(xiàn)了看漲看跌并存的情形,一家銀行正在發(fā)售的1個月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33天,看漲型和看跌型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均為6%。
業(yè)內人士表示,以往銀行發(fā)售的掛鉤型產品多是單向的,即在某一時點發(fā)行的理財產品要么為看漲型,要么就是看跌型?,F(xiàn)在銀行在某一時點同時推出看跌型和看漲型產品,市民選擇余地變大,也更考驗投資者的判斷能力。(記者 楊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