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警官背著小鄭上樓勸說林某。
昨日上午,國貨路與象園路交叉路口,一座22萬伏高壓鐵塔上,一名光膀子的男子坐在離地四五十米高處,隨時面臨觸電或者墜落身亡的危險。眼看著他在塔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體力越來越不支,新港派出所的翁警官背來了其患病朋友,爬上了可與其隔空對話的8層樓天臺上,最終在警方、朋友、記者、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苦勸下,男子終于想通,慢慢爬下了鐵塔。
現(xiàn)場
男子攀上22萬伏鐵塔
“快下來,太危險了!這是高壓電??!”昨日上午11時38分,記者趕到象園路口時,輕生男子仍坐在高壓電塔上,離地面四五十米。此時,消防部門已臨時封閉象園路,并在電塔下方鋪設好氣墊,電力公司工作人員也已趕到現(xiàn)場。
盡管有氣墊,但男子在高空的一舉一動,哪怕是換個姿勢或晃晃腿,都會驚到圍觀的群眾。大家擔心他會觸電,或是沒坐穩(wěn)從高空摔落,時不時抬頭大聲提醒他千萬別動。
據(jù)周邊店家介紹,男子是自己攀上電塔的,有近一個小時了,看上去精神狀態(tài)并不穩(wěn)定。
在現(xiàn)場待命的電力公司員工介紹,該電塔22萬伏,是福州城的電力“大動脈”,若是貿然斷電將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接到消息后電力公司已經(jīng)啟動緊急轉供電預案。“這行為太危險了,所幸他坐的一側剛好在例行檢修,不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電擊中。”該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注意到,事件發(fā)生后,國貨路交通開始滯留。
營救
患尿毒癥朋友趕來
與民警記者隔空相勸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氣溫越來越高,記者來到與電塔相鄰的凱旋商廈8樓天臺處,近距離看到,男子就坐在電塔延伸出來的一根支架上,他隨身還帶著捆綁用的布條。但似乎由于長時間在高空中,他的體力越來越不支,時不時把頭靠在支架上。
中午近12時,一名民警和一位蒼白瘦弱的女子來到天臺上。這名女子自稱姓鄭,認識輕生男子。只見她倚著天臺護欄呼喚:“林大哥,我來了,你快下來吧,上面太危險了。”
聽到小鄭聲音后,電塔上的林某把目光轉到了天臺上,這時翁警官借機問他有什么訴求,得知是助力車被交警扣了后,趕緊安慰起來:“你放心好了,你告訴我車子哪里扣的,我們會幫忙協(xié)調拿回來的。你先下來,為了一部車不值得搭上一條性命,我叫消防員上來接你下去,你同意的話,就點點頭!”
林某聽后,并未點頭,而是自己訴說著什么。翁警官和小鄭只好繼續(xù)苦勸。
“林大哥,你點頭吧,我快撐不下去了。”這時記者注意到,小鄭的身體一直發(fā)抖,聲音也越來越小。于是,記者趕緊上前,當她的傳聲筒,幫著大聲喊話。記者隔空喊,“你的朋友身體受不了了,你這么耗下去,你還沒有去醫(yī)院,她倒是先住院了,你怎么對得起她?大家都答應幫你了,你就點點頭吧。”這時,林某突然轉過頭來,朝著記者使勁點了好幾下頭??吹剿夂?,翁警官趕緊聯(lián)系樓下的救援人員。
此時,林某卻突然轉了個身,“別動??!”天臺上的人一下緊張起來,小鄭嚇得埋下了頭不敢看。只見林某扔了衣服和布條,自己慢慢沿著電塔的梯子安全下到了地面。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末頁

經(jīng)過勸說林某自行爬下電塔。
后續(xù)
警方將人性化處理此事
在扶著小鄭下樓時,她告訴記者,她和林某認識幾個月。原來,小鄭患有尿毒癥,要經(jīng)常去醫(yī)院做透析,就包了林某的助力車來接送。接觸后,她了解到林某患有小兒麻痹,腿腳不便。他的家人也有殘疾,而且他和家人關系不好,自己一人在福州,平日就靠著這一部殘疾車營運為生。
“他很善良,有時候我透析做得很遲,他都等著接我,可今天上午突然打電話告訴我,說他的營業(yè)的工具沒有了,不想活了。我怎么勸他都不聽,而他在福州又沒有親友,我就趕緊報了警,然后打車過來。”小鄭說。
在新港派出所里,記者見到了林某,他正吃著民警給他的熱飯菜,情緒較穩(wěn)定。他讓記者幫忙給小鄭帶個平安并表達謝意,他表示自己不會再這么傻。
據(jù)民警介紹,他們已經(jīng)教育過林某,也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考慮到其家庭情況,會人性化處理此事,并積極幫助他。
感人
民警背著小鄭
爬8樓救人
上8樓天臺前,記者就在一樓遇到了林某的朋友小鄭,由于患有尿毒癥,且雙腿行走不便,瘦弱的她打車趕到現(xiàn)場后,就沒法獨自上樓了。陪伴她的社區(qū)工作人員都是女性,也只能在一旁攙扶。
眼看著救人時間緊迫,22萬伏的高壓電塔上,林某哪怕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喪命。新港派出所的翁警官彎下腰,背起了小鄭,爬上8樓的天臺。
也正是翁警官及時將小鄭背上天臺,最終讓整個事件出現(xiàn)了關鍵性轉折。(記者 陳丹/文 石美祥/攝)

翁警官和小鄭在天臺隔空勸說林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