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東小學學生回到新校園。
昨天,廈門中小學生返回校園報到注冊。很多學校換新顏,孩子們直嘆“太漂亮了”。也有學生因此找不到教室。
新學期,我市共有39所新學校投用。其中因湖濱片區(qū)改造搬離原址的“湖濱五校”(湖濱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濱東小學、第九幼兒園、第八幼兒園)重回湖濱片區(qū)。
新校園
有孩子在新校園“迷路” 小義工解鎖開學新體驗
“老師,二年一班怎么走?”“三年四班怎么走?”……時隔四年,廈門市濱東小學回到了湖濱四里80號。門牌號沒變,但校園已是全新模樣。昨日一早,又大又寬敞的新校園讓孩子們“迷了路”,學校安排了學生小義工引導大家前往教室。
小義工邱雅琪、藍詩淇都是濱東小學湖濱四里新校園六年級的學生,也是學校從湖濱四里舊校園到過渡校區(qū),再到湖濱四里新校園變遷的見證者。“之前經(jīng)常會從建設中的新校園旁走過,很想知道這里會變成什么樣。”藍詩淇說,走進來后發(fā)現(xiàn)新校園比自己想象的要漂亮很多、有趣很多。邱雅琪告訴記者,在舊校園時她在讀一年級,過渡校區(qū)也承載了她很多時光,這次搬到新校園,內(nèi)心雖有對過渡校區(qū)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對新校園的期待。
相距僅幾百米的湖濱中學,同樣以嶄新姿態(tài)迎接學子返校注冊。煥然一新的校園環(huán)境引來學生們連連贊嘆:“學校太漂亮了!”初一4班的鄭同學指著400米跑道運動場,興奮地說:“跑道讓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想上體育課啦!”
當天,學校還延續(xù)往年傳統(tǒng),為初三學子舉行溫馨且莊重的 “升樓儀式”。儀式結束后,同學們依次穿過寫有“金榜題名”的主題拱門返回教室,開啟了緊張而充實的備考新征程。
新科技
AI機器狗校門口“迎賓” 智慧教室投用
報到日一早,幾名濱東小學喜歡人工智能的學生,帶著扮成醒獅模樣的AI機器狗,在校門口迎接同學返校。教學樓里,機器人在老師的操作下,將一本本作業(yè)管理手冊裝進“肚子”再送往教室。
在濱東小學湖濱四里新校園,“新”的不僅是看得見的硬件變化,也體現(xiàn)在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方方面面。這所福建省智慧校園試點學校,校內(nèi)就有“少年科學院”,此番煥新后還將借力新校園先進的科學教室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校長王躒說:“濱東小學要打造的智慧校園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致力于讓技術賦能更有溫度的教育。”
變化的校園里,一棵大榕樹和三座學生形象的雕塑始終沒變……從湖濱四里舊校園到過渡校區(qū)再到新校園,學校每一次搬遷都帶著它們。“這棵樹是1988年濱東小學成立時種下的。”王躒說,留住這棵樹,留住的不僅是濱東人的情結,也代表著學校辦學理念的延續(xù),“變的是校園,不變的是辦學精神、辦學文化。”
對于校園煥新后的教育探索,湖濱中學校長吳偉華同樣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他最期待的,便是借助新校園的硬件優(yōu)勢,推動數(shù)字化賦能教育的新嘗試。“比如新建成的智慧美術教室,學生能通過三維模型生成技術,解鎖更豐富的創(chuàng)作思路;智慧體育項目能實時監(jiān)測運動前后的健康數(shù)據(jù)……”吳偉華說,這些現(xiàn)代化配置的核心,是讓數(shù)據(jù)真正為教學服務。
新期待
祖孫見證校園變遷 高三學子揚帆備考
一座座新校園敞開大門,來來往往的“老湖濱人”也沉浸在喜悅中。王阿姨一早把小孫子送到濱東小學湖濱四里新校園。王阿姨說,幾年前,也是自己把小孫子送到舊校園上學,“學校變化太大了,現(xiàn)在很氣派、很漂亮。”如今小孫子在家里“炫耀”自己的新教室,不過大孫子并不羨慕,因為大孫子就讀的湖濱中學也煥新了。
在湖濱中學的新校園里,高三(3)班的林書妍望著眼前的一切,思緒不自覺飄回了2020年初入校園的那天。“初一剛來時,我懷著滿滿憧憬走進那座飄著書香的校園;初二時我們搬去了過渡校區(qū),在那里學習了4年,留下了中考時奮斗的足跡。” 林書妍感慨道。讓她沒想到的是,回到新校園時,自己已是即將奔赴高考戰(zhàn)場的高三學生,“校園變了個模樣,圖書館、美術館寬敞很多,連操場跑道都升級了!”
談到新校園新學期,林書妍滿是期待,“在新教室里備戰(zhàn)高考,感覺動力都更足了。希望學弟學妹們學習更上一層樓,也希望自己考個好成績!”
(廈門日報記者 郭睿 楊霞瑜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