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一部蘋果手機,甚至是一輛寶馬車,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你信嗎?從去年開始,網絡上興起一種“一元購”,消費者只要花費一元,就可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正是這種以小博大的心理,讓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然而,事實是如何呢?日前,記者就相關情況進行采訪。
網站商品價格偏高
4月29日,記者在手機AppStore里輸入“一元”兩字,就自動彈出一元奪寶、一元云購、一元淘等多款關于“一元購”的APP軟件。網站上也有很多類似的網頁。據(jù)了解,所謂“一元購”是指消費者只要花一塊錢,就可以得到一個抽獎號碼。消費者不受次數(shù)限制,可多次購買抽獎號碼。等到開獎之后,如果與開獎號碼相同,就可以獲得某一件商品,小到幾十元的生活用品,大到幾千元幾萬元的手機電腦,甚至是幾十萬元的高檔汽車。
記者下載其中一款軟件并進入主頁后看到,其所出售的商品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看似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及各種零食,有價格昂貴的數(shù)碼家電,如蘋果手機、單反相機等,還有不少黃金首飾,令人十分心動。
記者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一元購”出售的商品,定價多高于市場價格,商品溢價在15%左右。以一款正在進行“一元購”的iPhone6sPlus16G為例,京東價格為4799元,而“一元購”需要5888人次參加,按每人次一元算也就是5888元,相差一千多元。盡管商品價格偏高,似乎不影響消費者的參與熱情,仍有不少人來“押寶”。根據(jù)參與記錄顯示,僅半個小時就有5000多人參加,有人參與1人次,有人參與20人次,更有人參與100人次以上。
參與者:一塊錢沒中也無妨
那么,“一元購”真實可靠嗎?是否有人中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參與者。在某事業(yè)單位上班的小汪告訴記者,她在去年年底曾參與過一次“一元購”想買包狗糧,雖然沒有中獎,但她并沒有在意。“只是一塊錢,就當碰碰運氣,沒中也無妨”,小汪說。
市民肖先生上周也參加聯(lián)想電腦“一元購”,先后花了200元都沒有中獎。但肖先生也表示,中獎是概率的問題,可能是人品沒攢夠,因此也沒有可抱怨的,“再說一臺電腦上千元,如果花了200元能抽中,還是賺的。”
然而,市民陳先生則不這么認為,從去年開始他就準備換手機,得知有“一元購”網站后,他就一直盯著看,前前后后已花了上千元了,但都沒有中獎。“一千多元都可以買一部新手機了,可是全部打水漂了。”陳先生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于這次購物,他直呼“上當了”。
質疑:“一元購”是否合法
“一元購”是餡餅還是陷阱?業(yè)內人士表示,“一元購”就是以小博大,但不會有人付全價買走所有的抽獎碼。即使中獎,商家也會從中賺取商品差價。“商品差價是網站的一部分收益來源,因為進價成本并不透明,越是有固定市場標價的產品,網站在運作當中回報收益可能越大。”該人士告訴記者,此類網站除了網站開發(fā)之外,基本沒有什么風險。商品的錢都是用戶出,而賣的貨,商家還可以低價進、高價賣出,中間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對于用戶來說,大多數(shù)人是不會中獎的,實際就是多數(shù)未中獎用戶給中獎用戶買單,大家“湊錢”讓一個人中獎。網站除了運營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成本。
與此同時,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規(guī)定,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五千元。而“一元購”網站中部分商品的價格已經超過五千元,是否涉嫌違法銷售?對此,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還無法判斷,也沒有接到相關投訴。但也提醒消費者,“一元購”抽獎過程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都有待考證,消費者不要盲目跟風,以防受騙。(記者鄭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