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泉州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同年舉辦的世界閩南文化節(jié)吸引了全球目光;2014年,泉州舉辦“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和首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文都”形象自此深入人心;2015年,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jié)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上,泉州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伙伴們共襄盛舉;2016年,央視猴年春晚和元宵晚會均“看上”泉州,海內外億萬觀眾聚焦泉州……

泉州旅游待春暖花開
左手“東亞文都”,右手“海絲先行”。近年來,泉州的文化浪潮使得城市知名度空前高漲。據統(tǒng)計,今年春節(jié)黃金周,“春晚效應”凸顯,來泉游客同比增長16.8%,實現旅游收入近15億元。然而,春節(jié)黃金周期間,游客到泉州過夜天數平均僅1.8天,游客人均消費僅848元,低于全國人均1209元的平均線。這些數字與熱門旅游目的地相比,仍有相當距離。
如何借助文化“東風”,真正讓泉州旅游迎來“春暖花開”?記者就此采訪旅游達人、從業(yè)者及相關部門,探析一二。
800多篇游記中 驢友對泉州的“愛與痛”
今年春節(jié)期間,央視著名主持人李佳明來泉擔任央視春晚東會場主持人,并在泉州生活了半個月,走訪了西街、中山路、花市、早市、古玩集市等。之后他撰文稱泉州是“有情有韻有容之城”,并點贊泉州文化。那么,你知道自己每天生活的這個城市,在外地游客眼中是什么樣的嗎?
“國內再也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有如此豐富的宗教文化,讓你來一百次也看不膩。”“泉州的老城區(qū)只能暴走。所以如果你到泉州來,請準備好一雙好走的鞋子。”“從地圖上看,泉州到處都是廟,我甚至覺得這個城市的廟宇比酒店多很多。”……這是國內某知名旅游網站上,網友寫的800多篇泉州游記中的部分記載。近日,記者仔細研讀這些游記,采訪外地游客和資深驢友,變換視角了解他們對于泉州這座古城的“愛與痛”。

眾多外地游客被泉州的宗教文化深深吸引

閩南特色民宿春節(jié)假期火爆
故事
五次來泉:“我是泉州最虔誠的信徒”
“這是我第五次到泉州,希望明年能在泉州過春節(jié)。泉州能一次又一次留住我的理由是,國內再也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有如此豐富的宗教文化,讓你來一百次也看不膩。”正月十二,武漢的周小姐和家人來到泉州準備過元宵。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2012年的一天,周小姐在雜志上看到一篇關于泉州的介紹,開頭的這句話深深吸引了她。作為一個宗教和民俗文化的愛好者,她細細研究了泉州的宗教和歷史文化資料后,愛上了這個被稱為“佛國”的城市。“這個城市,走幾步就有一座廟宇,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還有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拜王爺文化,都十分有趣。”周小姐說。
2012年11月,她和兩位在豆瓣上認識的、同樣熱愛宗教文化的朋友來到泉州。這一次,她在泉州住了三天。三天里,他們只做了一件事——在泉州找廟宇。從天后宮開始,關帝廟、元妙觀、開元寺、承天寺、少林寺……三天時間里,她數不清自己到過大大小小多少個廟宇。
打開手機地圖后,周小姐“震驚”了。雖然來前便知道泉州在宗教上的繁榮,然而地圖上密密麻麻被標注的廟宇數量,卻讓她不敢相信。“從地圖上看,泉州到處都是廟,我甚至覺得這個城市的廟宇比酒店多很多。”她說,三天的時間根本不夠看遍泉州的宗教場所,離開泉州的那一天,她便知道自己將成為“泉州最虔誠的信徒”。
2012年起,周小姐每年都到泉州來。不同于第一次,出發(fā)前她不再做詳細的攻略,而是到達后打開地圖,尋找一座座沒有去過的廟宇。有些被標注的廟宇位于居民的家中,卻開放讓信眾供奉。開元寺、承天寺等廟宇每月的“勤佛”,以及其他豐富的祭祀活動,守廟人娓娓道來的歷史故事……這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景觀”,一次次地留住了周小姐。
除了走不完的廟宇,美味的小吃和物美價廉的住宿條件也讓周小姐舍不得離開泉州。“姜母鴨、面線糊和四果湯是我的最愛,我推薦好多武漢的朋友來泉州吃小吃。泉州住宿也便宜,三四百元就能住到很不錯的星級酒店,西街的民宿也很有特色。”她說。
“來了五次,我還是沒有看夠泉州。但每次我最糾結的就是交通問題。泉州的景點比較分散,搭乘公共交通沒有那么方便,自己租車又得擔心停車問題。希望今后各個主要景點之間能夠設置接駁車或者直達的公交車。其實泉州可以整合出一條特色宗教旅游路線,在國內大力推介,一定會受歡迎的。”周小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