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2月18日訊(閩南網(wǎng)記者 陳玉玲)在閩南古建筑的構(gòu)建遺存中,瓦當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在泉州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瓦當長啥樣?閩南地區(qū)的瓦當文化發(fā)展有何變化?今日,“華彩留韻”泉州當代瓦當陳列展在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館開幕。六十余塊泉州歷代瓦當精品亮相,講述閩南紅磚建筑的故事。

閩南歷代各式灰磚瓦當
瓦當,作為古代建筑構(gòu)件遺存,是屋面筒瓦最前端下垂的部分,俗稱瓦頭。其質(zhì)地一般為陶質(zhì),多飾有構(gòu)圖精美的圖案、畫像或文字等,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
專家介紹,從唐宋時期開始,收藏和鑒賞古瓦當之風就十分盛行。清代以來,隨著金石學的興盛,各種專門論述古瓦當?shù)膶V遣粩喑霈F(xiàn)。時至今日,古瓦當鑒藏早已成為收藏界的一大特殊門類。

唐宋時期不同顏色的蓮紋瓦當
在泉州古建筑的構(gòu)建遺存中,古瓦當遺存豐富。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唐宏杰介紹,本次展出了泉州歷代瓦當精品六十余塊,品相一流,填補了國有博物館系統(tǒng)收藏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本次展出的古瓦當年代上至南朝、隋唐時期,下至明、清各個時期。“目前,泉州發(fā)現(xiàn)的古瓦當,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唐宏杰說,古瓦當是泉州建筑文化歷史的縮影,也解開了紅磚建筑文化的諸多歷史謎團。
為了探尋閩南建筑文化,臺灣輔仁大學教授麥青侖特意來泉州觀展。近年來,麥青侖走訪福建的不少地方。她說,在眾多閩南城市中,石獅是最令她感動的,保存了很多閩南大厝,極具特色。針對當前閩南古建筑的保護,她建議,古建筑應當保留下來,并由政府撥款維修,通過給古跡劃分等級加以保護。
據(jù)了解,本次展會由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泉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主辦,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館承辦。展覽將一直展至2月28日,為期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