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17日電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每逢選舉,臺灣島內(nèi)的候選人屢屢用“炒米粉”拉抬人氣,不少選民趨之若鶩,中、晚餐都吃炒米粉,甚至有人說:“選前家里都不用開伙了。
候選人競選場合拉抬人氣,總離不開“炒米粉”,更有人趨之若鶩,天天到這種場合報到,今年出現(xiàn)“改良版”,請業(yè)者事先分裝,一人一袋,較無爭議。圖:臺灣《聯(lián)合報》”
“炒米粉”是臺灣獨特選舉文化,候選人競選總部成立、舉辦問政說明會造勢,總少不了炒米粉,米粉也喧賓奪主,因為吸引人潮的往往不是候選人的政治魅力,而是“米粉大餐”。候選人深怕吃完米粉人潮散光,因此大都等場子快結(jié)束才讓米粉壓軸上場,以免人都跑光了,沒人聽講話。
桃園大溪鎮(zhèn)鄉(xiāng)王媽媽說,選舉一到,必定四處打聽候選人競選總部成立、問政說明會時間,甚至列表注記,反正閑著沒事,坐著發(fā)呆就有東西吃,何樂不為?
龍?zhí)多l(xiāng)李媽媽到各炒米粉場合總會用“全家都會投給你”為由,順手多帶幾份餐點回家。李媽媽說,只要消息靈通,每天到問政說明會,全家晚上就能溫飽,更省下開伙費用,李媽媽笑稱“有選舉真好”。
有候選人說,過去炒米粉總是大鍋大鍋炒,讓民眾自己夾取,不但有衛(wèi)生問題,還常有民眾以袋為單位“挖回家”,甚至為了搶食米粉大打出手,今年候選人皆有“改良版”,事先請米粉業(yè)者分裝,每人只能拿1袋,比較不怕有爭議。
龍?zhí)秴^(qū)市議員候選人張肇良競選總部因應(yīng)部分“食客”經(jīng)常大把大把“挖”菜,采用專人夾菜的方式管制,既衛(wèi)生又公平。
龍?zhí)多l(xiāng)某市議員候選人至今舉辦一百多場問政說明會,競選團(tuán)隊人員無奈地說,有些人每場都來,大家心知肚明“不是來聽政見,是來拿米粉的”,但選票至上,不能制止,以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