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資料圖中新社發(fā)劉震攝
中新網(wǎng)8月18日電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臺灣當局副領導人吳敦義17日南下高雄,當被問及如果有朝一日成為當局領導人,要如何提升兒少育幼機構(gòu)福祉時,吳敦義稱“此時此刻我沒有那個如果,不適合回答”。
吳敦義昨天上午與臺灣“行政院”南部聯(lián)合服務中心主任楊秋興,參加世界佛教華僧會在高雄市阿蓮區(qū)光德寺舉辦的供佛齋僧祈福法會,為高雄氣爆災害和復興航空空難受難者祈福,下午兩人又一起趕往燕巢區(qū),參訪慈德育幼院。他在回復院方提問的問題時,提及了教育改革的用意。
改為12年義務教育,可以多學習、多成長。吳敦義說,臺灣在1968年推行了9年義務教育,那時在世界相當領先,可是經(jīng)過了43年,很多地方都趕上來,臺灣卻因老齡化,好多老師變成“流浪教師”,馬英九2011年宣布推動12年義務教育,就是希望要加強臺灣的實力。
慈德育幼院長蘇淑慧提問吳敦義,對家庭失去功能的狀況日益嚴重,有何對策?以及如果有朝一日成為當局領導人,要如何提升兒少育幼機構(gòu)福祉?
吳敦義對問題感到有點尷尬,笑答“此時此刻我沒有那個如果,不適合回答”,但他改用他擔任“行政院長”的政績來答復,表示調(diào)整健保費和推動二代健保,讓健保轉(zhuǎn)虧為盈、不致破產(chǎn)倒閉,且讓40多萬新臺幣無力繳交健保費的人開卡,讓他們有就醫(yī)的機會,就是為社會福利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