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7月22日電 臺灣《聯(lián)合晚報》近日發(fā)表社論稱,蔡英文身處民進黨權力核心,已顯露出“政客”的作風;蔡英文的處理“凍獨”(即凍結“臺獨”)的手法,暴露出她帶領民進黨“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的問題。
文章指出,民進黨全代會登場,黨主席蔡英文對“凍獨”議案施出了“拖”字訣,輿論以“凍凍獨”稱之。負負得正,但“凍凍”得出的是什么?也未必是“加熱”“臺獨”之意。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現(xiàn)在似處于“擱置爭議”狀態(tài);但爭議擱置,不表示爭議不存在。蔡英文的處理手法,暴露出她帶領民進黨“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的問題。
文章認為,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本人,志在2016年“大選”,毋庸多言。但自2012敗選以來,蔡英文對于如何攻占2016,與其說心中有清楚的路線圖,不如說一直和國民黨處于試探過程。
蔡英文敗選聲明中的“最后一哩路”之說,好像已深知敗選關鍵所在,民進黨曾經(jīng)一度對“和大陸互動”似已定調(diào)。但隨著國民黨民意支持度的變化,隨著“太陽花學運”推生出的新情勢,蔡英文“伺機而動”的一面,戰(zhàn)勝了“心有定見”的那一面。
文章說道,因此,盡管黨內(nèi)有人提“凍獨”之議,蔡英文卻以“凍凍獨”取代了自己的直接表態(tài)。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身處民進黨權力核心,顯露出“政客”的作風,和她本人原有的“頑固、不從俗”的學者形象,已有所不同。
文章問道,這是否“學者下?!?、“進了廚房”之必然?公平地說,也許不該獨責蔡英文。有人曾說,蔡英文和馬英九很像,都是堅持己見、維護清譽、不沾鍋,甚至有點自戀的學者類型。這是“人在江湖”的不得已嗎?是否是臺灣政壇的污濁氣息,讓任何曾經(jīng)胸懷大志者,都快速地沉淪于權力漩渦?
文章稱,蔡英文未能保持住當年進入權力圈的初衷,“歷史評價”只怕難以“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