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口的防護鐵絲網(wǎng)被用老虎鉗剪斷、玻璃被砸碎、房門被拆、辦公室內文件亂丟、天花板掉落……23日晚,臺灣地區(qū)行政管理機構辦公區(qū)遭遇嚴重沖擊,滿目瘡痍。
原本只是一些學生“反黑箱服貿(兩岸服務貿易協(xié)議)”的靜坐抗議,自18日晚間9時學生們搶占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議場后,就像脫韁野馬一樣日益失控,訴求已經(jīng)失焦,摻進“反中”“臺獨”等雜質,更多次發(fā)生暴力沖突。
19日中午,新華社駐臺記者費盡周折進入臺立法機構議場。記者看到,幾名學生占據(jù)了主席臺,后方墻上高懸的孫中山先生遺像被貼上“占領XX小時”(每小時更新一次)的字卡,“立委”座椅被學生們挪到場邊堆疊起來,一些學生在場內或坐或臥、談笑風生,原本的莊嚴氣氛消失殆盡。
“冷熱饑渴、充電上網(wǎng)都有人管?!币晃粊碜孕轮袂迦A大學的學生告訴記者。立法機構周邊道路上,每走十幾米就能看到一個物資補給點,提供礦泉水、熱茶、水果、盒飯、燒餅、包子等各類飲食。還有人在現(xiàn)場煮起魚丸湯,擺起燒烤架,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春游野餐。
抗議活動前幾天,臺北陰雨綿綿,現(xiàn)場堆滿了毛毯、雨衣、暖包等物資。23日天氣驟然升溫,現(xiàn)場馬上又有人送來遮陽傘等。此外,還有十幾處手機充電站,臺上擺滿了手機、IPAD,有的還提供WIFI基站。
不少學生不時拍照上傳FACEBOOK,告知朋友自己到現(xiàn)場“打卡”(意為“報到”)。一名從現(xiàn)場撤出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如果不去現(xiàn)場“打卡”,會覺得跟不上“流行”,在朋友間“很沒面子”。
進入下旬,現(xiàn)場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非學生面孔比比皆是。記者聽到,有一名新聞系老師在臺上宣稱,只要學生去靜坐然后“打卡”,就可以有“公假”,包括以前因為其他原因掛科的學生,他也會設法讓其及格;針對臺灣年輕人愛用小米手機,另一名不明身份的人士則在演講中誣稱,“小米攻臺是中國陰謀”。
立法機構大門口,十來個帳篷安營扎寨,其中不少是“臺獨”團體的。“公投護臺灣”“臺灣獨立”等旗幟滿街飄揚,一些人不斷向路人發(fā)放充斥“臺獨”內容的文宣品。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蔡英文、游錫堃等黨內要角,不時到場鼓吹學生“不要退場”,民進黨還在現(xiàn)場設立“守護學生指揮所”。但當蘇貞昌在演講中談及島內選戰(zhàn),現(xiàn)場學生即有人表示擔心自己的訴求被“割稻尾”(寓意“竊取成果”)。當蔡英文在指揮車上演講時,也有女學生抗議說:“求求你們好不好?不要模糊焦點,這里不要成為黨派斗爭的地方?!?/P>
對此,臺灣媒體一針見血地指出:“反服貿變反中,學運訴求失焦?!?/P>
23日下午,在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宣布同意學生們原先提出的逐條審查服貿協(xié)議的訴求后,有些人卻在FACEBOOK上鼓動采取更激烈的行動。立法機構門口的大喇叭里,傳出一陣陣喊叫:“已經(jīng)坐了5天,我們下一步還要干坐嗎?”
23日晚間7時30分許,近百名民眾、學生突然沖闖臺行政管理機構正門,側門則有民眾搭梯子爬進辦公樓二樓,砸開玻璃闖入辦公區(qū),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辦公室和機房的公物遭到損壞。大量民眾不斷涌入,現(xiàn)場一片混亂。
臺灣警方緊急調集大批警力前來維護秩序。面對警察的勸阻,不斷有人用擴音器呼喊“我們五個人包圍一個警察”“不要退出”。在勸導、警告無效后,警方從24日零點8分展開強制驅離行動,雙方發(fā)生推擠沖突,數(shù)十名民眾、警察掛彩。至凌晨5時左右,警方完全控制了現(xiàn)場,以人墻將群眾隔離,并清空周邊道路。
一場激烈的沖突暫時得到化解,但抗議與爭議并未落幕。臺灣《聯(lián)合報》載文指出,一邊高舉民主、訴求和平,一邊卻暴力沖撞、藐視法治;這樣的抗爭方式,已經(jīng)愈來愈危險。
“反服貿變反法度,得寸進尺!”24日晨2時半,在離臺行政管理機構不遠的逸仙公園門口,一位專程過來接抗議學生的家長憤憤然說。(記者 李寒芳、吳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