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事評論員韋戈今天在海峽導報發(fā)表文章稱,13日凌晨侵襲臺灣的中度臺風“蘇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在當前全球暖化的情況下,極端氣候和重大災害恐怕只會越來越多,人們所能做的事大概只有防災應變,做最好準備,把傷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本文重點不是討論天災問題,而是要著重于臺灣一般民眾的反應以及媒體報道的方式。臺風沒來之前,臺灣的電子媒體大幅報道可能路徑及影響,臺風登陸之后則是不斷強調(diào)災情慘重,記者冒險“挺進”災區(qū)。從正面看,這叫防患未然,提醒民眾;從負面看,這叫煽情報道,不符比例原則,過猶不及,沒事也把大家給嚇出一身病來。
更可笑的是一般民眾的反應,簡直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12日當天,臺灣各地縣市政府宣布,從下午2點起提早下班,民眾要罵,說是沒有同理心,不知早點放臺風假;地鐵、高鐵、捷運、航空、渡輪因為安全考慮,晚間開始紛紛停駛,民眾要罵,說是不夠便民;13日臺風過后交通運輸、電力供應逐漸恢復正常,民眾不只要罵,還有人暴怒,說是效率太差。反正就是要罵。
更具體一點,由于各地情況不同,臺北早就授權(quán)地方政府自行做主,有時是停(上)課不停(上)班,有時是既停班也停課。過去幾年有時氣象預測失準,無風也無雨但臺風假還是放了,只要目的是為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也就算了,但還有民眾不滿地說,停課不停班小孩沒人照顧,給小家庭增加困擾,所以他們不能去上班,企業(yè)主還是得照付薪水。反正只要權(quán)利,會吵的人就有糖吃。
再舉幾個例子,上個月臺灣發(fā)生規(guī)模較大的地震,高鐵和地鐵出于安全考慮,暫時停駛進行安全檢查,結(jié)果就有人大聲抗議說是處理不當,緊急應變處置失靈。其實,過去飛機、車船機械故障,臺灣民眾霸機的情況時有所聞,這實在讓所有理性的人為之瞠目結(jié)舌,難道這些不講道理的民眾要在安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運行不成?而過去的廣州亞運跆拳道事件、最近臺菲南海爭議的義和團作風都是同樣的例子。
所有了解臺灣的外國朋友都說,臺灣的人民雖然善良,但實在是理盲濫情到了極點,已經(jīng)被寵壞了,大家心中好像都充滿了憤怒與不滿,大家都只想享受權(quán)利、不付出代價,臺灣已經(jīng)走向民主的衰退和民粹掛帥,臺灣正在為它的所謂西方自由主義式民主付出慘痛的代價,而且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回頭的跡象。
從臺灣的發(fā)展經(jīng)驗,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幾個教訓:一是在臺灣做官、做事,即便做到累死也要被人罵;二是好人無法出頭,稍微有點個性和堅持的人,誰愿被這些無知民眾如此羞辱;三是臺灣的民主發(fā)展已經(jīng)走入歧途,大陸民眾尤其不要再一廂情愿、抱著向往的態(tài)度。民主是有條件,而且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看來還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