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臺灣知名大廠義美食品的明星產品,“義美泡芙”系列產品21日被臺灣媒體“踢爆”使用過期的原料生產,數量多達36萬箱,先后估計有144萬包泡芙流入市面。臺各地方衛(wèi)生部門已要求涉案產品下架,義美方面也向社會大眾致歉,并緊急回收過期原料所制造的產品。
據導報記者多番了解,義美泡芙在廈門銷售多年,相關問題泡芙不排除已經透過多種渠道“登鷺”,并分散到大陸各地。
登錄大陸淘寶網,以“義美小泡芙”為關鍵詞輸入,會跳出300多個寶貝。此外,在幾個知名電商網站上,“義美小泡芙”也是熱銷產品。導報記者以購買者的名義咨詢了總部在北京的某大型電商客服,詢問“是否知道義美相關產品在臺灣已被下架?”一連詢問多人,對方均表示不知情。而在廈門的幾家電商網站上,義美系列產品還是商家重點推介商品。
廈門一家義美產品出貨量很大的貿易公司表示,還沒有收到臺灣方面的通知,目前義美全系列產品(包括小泡芙)都還在正常銷售。該貿易公司強調:“雖然小泡芙的保質期是一年,但義美的貨賣得很快,庫存產品基本上沒有去年的產品。”而該公司銷售義美的產品已經1年多時間。
此外,從事臺灣食品貿易的陳先生透露,義美系列產品一直都是廈門口岸進口“明星產品”,“登鷺”時間超過5年。而這一次義美在臺灣被查出有問題,會直接影響廈門的后續(xù)銷售情況。
食品“模范生”令人跌破眼鏡
義美食品已有79年歷史,產品種類繁多,分店遍及全臺。義美曾在兩年前席卷全臺的“塑化劑風暴”中,全身而退。經歷那次臺灣食品業(yè)“地震”,義美方面更是耗資6000多萬元新臺幣,在廠區(qū)內建設品質管理實驗室,自設檢驗高標,督促食品檢測,備受媒體好評,成為臺灣食品業(yè)“模范生”。
但是這一次,義美讓外界大跌眼鏡。最令人氣憤的是,臺灣檢方公布的資訊顯示,在抽檢時,義美龍?zhí)稄S管理中心副理羅士奎坦承,下令使用過期原料。而且在檢方搜查出來的制作泡芙的投料單上,注明原料過期。也就是說,“義美幾乎生產線各關卡都知情!”
臺灣一位跑衛(wèi)生醫(yī)療線的資深記者Joye對導報記者強調,義美此次出包絕非其官方道歉書中所說,“乃生產線作業(yè)主管對質量認知疏失所造成”,根本就是全公司都知道的流程。Joye透露,其實很早就接到義美原料過期的“爆料”,但礙于沒有實際證據,而義美方面又善于搞公關,使得線索中斷。此次因檢方突擊檢查,才抓到最真實的情況,絕對是讓外界“嚇一跳”。至于義美的做法是不是“行規(guī)”,Joye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臺灣媒體報道,去年開始就有知情人陸續(xù)檢舉此產品有問題,桃園衛(wèi)生局還專門派人去追查,后追查無下文。上周,桃園地檢署突然搜查義美食品龍?zhí)稄S,并查扣大批標示“過期”的原料,包括廠長等多人都供稱曾使用過期原料生產食品。
桃園地檢署公開此次搜查結論稱,義美龍?zhí)稄S一批大豆分離蛋白,在2010年8月已經過期,不過廠方在2011年7月、8月生產泡芙系列商品時,竟將已過期的這批原料添加進去。而且據票據顯示,此批次約1萬公斤的原料,直至去年下半年才用完。據推算,此批問題泡芙約有5184萬顆,恐怕大多已被消費者吃下肚。目前查出的過期原料包括植物性蛋白、可可脂等,生產出來的食品也是五花八門,除小泡芙系列外,也用來制造巧克力酥片、蜜蘭諾系列等。
臺灣“衛(wèi)生署”昨天指示,要求相關問題食品下架回收、沒收銷毀外,并責成桃園縣衛(wèi)生局追蹤調查。臺灣“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21日公開斥責,“義美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海峽導報記者 張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