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16日電 (記者 鐘旖)2017年中國科協(xié)“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重慶站16日啟動。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北京市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原館長金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聞新等6名專家組成的航天科普報告團將在重慶掀起“科普浪潮”,和青年學子分享“飛天奧秘”。

圖為2017年中國科協(xié)“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重慶站啟動現(xiàn)場?!$婌健z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在重慶巴蜀中學以《中國的火箭與航天》為題作首站主旨演講。作為中國航天技術專家,他從火箭的起源與構成、中國火箭發(fā)展歷程與成就、國外運載火箭現(xiàn)狀、中國航天發(fā)展展望等方面向千余名中學生科普航天知識,引來陣陣掌聲。
“火箭”這一名詞發(fā)明于中國三國時代,后傳入西方;運載火箭是目前人類登天的唯一天梯;明代官員萬戶使用一把椅子、一根繩子、兩只風箏和47支火箭飛天,是世界“實踐火箭飛天的第一人”。月球背面有“萬戶山”,以示紀念……重慶巴蜀中學高二學生王燦告訴記者,他本身對航天知識很感興趣,專家學者以講座形式“授業(yè)解惑”,令人感到真實、新鮮。
“我是一名理科生。我認為想要調動興趣,獲得知識,除了聆聽大師講課外,還需要自己下功夫多讀書。”重慶巴蜀中學高二學生劉洪源稱,通過科普講座的方式,拓展課本知識,既利于自身記憶,也讓人感到實際、貼切。
重慶市科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彤透露,2017年中國科協(xié)“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重慶站,以航天科普為主題,將陸續(xù)在該市渝中區(qū)、豐都縣、石柱縣、萬州區(qū)、秀山縣、云陽縣、彭水縣等7個區(qū)縣的30所中小學校開展科普報告。“通過活動,廣大青少年能近距離感受科學家的風采,了解航天領域前沿科學知識,激發(fā)科學興趣,培養(yǎng)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據了解,本次活動還充分結合了重慶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工作,輻射面積廣,覆蓋學生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