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藤摸瓜
神秘人背后驚現(xiàn)犯罪團伙
這個“神通廣大”的S和趙某某又是誰呢?
S真名姓曲,來自內(nèi)蒙古多倫;趙某某,河北威縣人。曲某和趙某某都在北京某蘋果外包公司做客服。
在北京的蘋果外包公司做客服期間,曲某的同事朱某某曾找到曲某,告訴曲某可以幫別人查信息賺錢,問曲某干不干,曲某欣然同意。
原來,一起在公司做客服的趙某某一直通過公司內(nèi)部查詢系統(tǒng)MZ、神奇搜索和深度查詢在做幫人查找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生意”。后來,趙某某“生意”越做越大,自己一個人已忙不過來。于是,趙某某找到同事朱某某幫他查蘋果手機ID信息,并以每條信息15元的價格買過來。
沒過多久,需要查詢的量越來越大,于是朱某某便找到曲某,讓他幫忙查找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朱某某問曲某:“有沒有興趣做查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生意?”曲某說:“當(dāng)然有。”
拉曲某“入伙”后,朱某某還幫曲某找來同公司的客服張某、張某某和楊某某三人幫曲某一起查,并以每條信息20元的價格從張某、張某某和楊某某處收購。張某、張某某和楊某某每人因此獲利至少30萬元人民幣。
曲某眼看這“生意”來錢快又多,便叫來發(fā)小趙某來公司應(yīng)聘一起做,還讓張某教趙某具體的查詢方法,發(fā)展趙某為下線。后來,“生意”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多,于是曲某的發(fā)小趙某找來同公司的梅某某和梅某某的女朋友任某幫忙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
由于北京生活成本高,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顯得捉襟見肘,所以,梅某某和任某也加入其中賺起“外快”,并由趙某以每條信息10元至15元的價格支付給梅某某和任某。
就這樣,在該公司內(nèi)形成了一個以趙某某和曲某為首,以非法查詢出售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團伙。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不久,該公司就發(fā)現(xiàn)了趙某某和曲某等人的非法行徑,一并將他們開除。
另起爐灶
二人落腳蘇州重操“舊業(yè)”
被公司開除后,由于趙某某和曲某失去了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基礎(chǔ),也就等于斷了“生意”。他們發(fā)現(xiàn)江蘇蘇州有個外資的蘋果外包公司,于是趙某某和曲某決定“轉(zhuǎn)戰(zhàn)”蘇州,繼續(xù)做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生意”。
于是,趙某某和曲某從北京來到蘇州,到蘇州該蘋果外包公司應(yīng)聘蘋果客服。很快,趙某某和曲某便通過了面試,正式入職該公司蘋果客服一職。
面對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如此之大的市場需求,趙某某和曲某顯然感到力不從心。這時,趙某某想到了女友王某和弟弟趙某二。趙某某曾在王某處存了不少錢,準備攢錢買一輛路虎。王某因花了趙某某不少錢,等趙某某向王某討要時,王某根本沒法拿出那么多錢。于是,趙某某讓女友王某和弟弟趙某二去應(yīng)聘蘇州蘋果外包公司做蘋果客服,以便幫他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
王某和趙某二如趙某某的期待,順利進入蘇州該公司做客服,幫趙某某做起查詢蘋果手機ID賬號信息的內(nèi)線。
曲某則找到了唐某和堂姐曲某某兩人,很快兩人就經(jīng)過面試在蘇州該公司入職做了蘋果客服,并為曲某查詢蘋果ID賬號。
2016年6月,曲某、趙某某東窗事發(fā),被永康市公安局抓獲歸案。隨后,曲某等16人因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告上法庭。
今年7月17日,永康市法院對此案進行公開審理,并對曲某等7人作出上述判決。
此外,法院認為張某某、楊某某、朱某某、張某、梅某某、任某的犯案行為發(fā)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出臺之前,適用原刑法。最終,判定此6人犯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罪,決定判處6人有期徒刑兩年至1年6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人民幣12萬元至3萬元;認為黃某某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
胡氏兩兄弟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弟弟小胡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哥哥大胡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兩萬元。(本報記者 王春 通訊員 朱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