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國(化名)沒想到,花了四十多萬給大兒子娶回來的媳婦,就這么跑了。
這個53歲的西北農(nóng)村老漢皮膚黝黑皺紋深嵌。他和老伴帶著小孫子生活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李橋鄉(xiāng),大兒子如今只身去新疆打工,小兒子剛剛從大專畢業(yè)。
“還欠著30萬的債,走一步算一步吧。”他說。
當所謂的“剩男”“剩女”成為輿論場高頻詞匯的時候,中國農(nóng)村或許在經(jīng)歷更嚴重的光棍危機。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燕舞在2011年的研究論文中指出,(中國農(nóng)村)光棍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變化較為平緩,自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則逐漸加劇上升。
“經(jīng)濟因素對光棍的形成越來越成為最重要的直接原因,然而,其背后的機制則主要是通過將婚姻變成一種高消費而得以實現(xiàn)的。”劉燕舞寫道。

2016年7月起,澎湃新聞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lián)合推出“記錄中國”特別報道。
今年7月,澎湃新聞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lián)合組成的“記錄中國”報道團隊在張掖市山丹縣位奇鎮(zhèn)和李橋鄉(xiāng)采訪發(fā)現(xiàn),男性婚戀難成為采訪中難以回避的話題。
不吃不喝攢六年
李衛(wèi)國清楚地記得,為了給大兒子娶媳婦,他曾購買了縣城一套30萬左右的房產(chǎn)、一輛20萬左右用以跑運輸?shù)拇罂ㄜ?,還花了12萬元彩禮以及各種儀式的開銷。
這個程度的開銷在當?shù)剞r(nóng)村是娶媳婦的“標配”。
李橋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徐成林向“記錄中國”報道團隊描述,當?shù)厝⑾眿D講究“一動不動”,“一動”即一輛車,“不動”即縣城一套商品房,而不出彩禮就討不到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