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魚刺,怎會有致命的威力?

從梁先生體內取出的魚刺
王齊敏解釋,這是因為魚刺所在的食道第二狹窄處,與主動脈弓緊挨著,一旦魚刺穿破食道黏膜,并將主動脈刺破,“造成的大出血可以用‘大壩決堤’來形容,血止不住,搶救都來不及。”
王齊敏提醒,成人的食道有三個狹窄處,最常見的魚刺卡喉位于食道口徑最窄的第一狹窄處,即食道的起始處咽喉部。
往往此時,很多人習慣用大口的飯將它往下推,而魚刺就很可能會推到第二狹窄處。
而人體內最靠近心臟、內徑最粗、壓力最高的血管,就是主動脈(弓),它就緊貼在食道第二狹窄處。魚刺一旦穿破食道壁、扎進主動脈,早期可以有胸痛,便血等癥狀,最終導致主動脈破裂,就會出現大咳血,后果不堪設想。
接下來魚刺還要過第三狹窄處賁門,即使魚刺順利通過食道進入胃腸道,也可能埋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在肚子里,因為有可能扎破黏膜,引起胃腸道潰爛、穿孔等。
醫(yī)生提醒
異物卡喉別硬吞
盡快上醫(yī)院取最安全省事
“耳鼻喉科晚上值班的醫(yī)生,隔三岔五就要進行食道異物手術。”此外,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喉科科室主任、主任醫(yī)師黃建民介紹,在該院耳鼻喉科,咽部、食道異物的病人很多見,幾乎每天都有,大人小孩都有。在臨床中,誤吞的尖銳異物以魚刺最常見,雞骨、鴨骨也不少,比較大的異物主要以成人多見。及時就診,這些異物一般通過喉鏡或食道鏡都可以取出。
在今年的8月份,就曾有一名福州的男子大口吃鴨肉導致骨頭卡在食道的第二狹窄處,幸虧及時到醫(yī)院,保住一命。而在今年4月,另一名男子就沒有這么幸運,由于沒有意識到嚴重性,等鴨骨頭撐破了食管,引發(fā)感染,刮破食管邊上的主動脈再來醫(yī)院已經來不及了。
黃建民提醒,現在仍有很多人不慎被魚骨等異物卡喉后,就想硬吞下去,如大口吃饅頭、米飯或者喝醋咽下去。“這些都是極危險的行為,無異于用錘子打釘子,反而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甚至危及生命。”黃建民說,從上述病人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異物通過咽部后,也不意味著更安全了。就危險性而言,食管異物比咽部異物更危險。
“異物卡喉別硬吞,咳不出來,盡快上醫(yī)院取,才是最安全、最省事的辦法。”王齊敏和黃建民都反復強調,當發(fā)生異物卡喉時,不能硬吞,如果可以嗆咳出來最好。如果咳不出來,可以喝些湯水,但若是情況不能改善,則應停止進食,盡早到醫(yī)院及時取出。
為了預防咽部、食道異物,吃飯時盡量不要說話,邊吃邊劃拳、邊吃邊開玩笑、肚子餓時狼吞虎咽等行為都是很危險的。老人還要注意防止誤吞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