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福州大學發(fā)布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福州大學原校長、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我國著名催化劑專家魏可鎂先生,因勞累過度,突發(fā)腦梗塞、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于10月23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75歲。

魏可鎂院士,福清人,1939年8月出生。1965年他畢業(yè)于福州大學化學系,師從著名科學家盧嘉錫教授。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福建省第七屆委員會委員,先后榮獲“全國首屆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僑界十杰”等榮譽稱號。
魏可鎂院士是我國著名催化劑專家,主要從事化肥催化劑、汽車尾氣催化劑和凈化器的研發(fā)。1972年,在著名科學家盧嘉錫教授的指導下,他從工業(yè)合成氨入手,進行高活性氨合成催化劑的研究。當時,福州大學還沒人從事催化劑研究,更沒有相關設備。
據(jù)人民日報報道,他一共熔煉了200多個催化劑樣品,每一個催化劑樣品都要經過5個晝夜的活性測試,他在實驗室一角架起床架,實在困了就打個盹。有一次,因儀器故障,高溫熔爐發(fā)生爆炸,他和同事們都受傷了。傷口還未痊愈,他們就重新投入工作。
歷時8個寒暑,他終于研制出一種高活性的氨合成催化劑,填補了我國高性能氨合成催化劑的空白。他主持研制了2個系列7個催化劑,其中5個催化劑先后獲得國家發(fā)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在這些催化劑產品中,銷量最高的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年新增產值3億元以上。
即便有患癌風險,魏可鎂院士依然堅持研究催化劑。剛剛完成氨合成催化劑研制工作,他就向無鉻催化劑進軍。合成氨廠的高變催化劑含有的鉻元素,是強烈致癌物,在工廠工作滿10年的工人幾乎全得了癌癥。催化劑中試車間里有多種劇毒物質,而且粉塵滿天飛,每天結束中試之后,他和同事們從頭到腳都蒙了一層鐵粉塵,洗了幾次洗不干凈,一兩天后,吐出的痰還是黑色的。
由于長期科研的勞累,1995年他被診斷得了鱗狀鼻咽癌。住院期間,他上午接受治療,下午照常到實驗室工作。他的學生形容他有“催化劑性格”—沒有向周圍的物質索取什么,卻始終最活躍地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提高化工產品質量。
通過不懈努力,魏可鎂院士和同事們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比如先后研發(fā)4個系列12個化肥催化劑并實現(xiàn)產業(yè)化,研發(fā)FD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達到歐Ⅴ排放限值。他先后獲得國家發(fā)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6項。(記者 魏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