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5月20日訊 前日深夜,福州火車站來了7名特殊的騎行者,他們大多頭頂銀發(fā),帶著濃濃的河北口音。在一處小旅店落了腳之后,他們便開始商量起第二天的“感恩行動”。
這7名騎行者來自河北唐山,在4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中,他們被埋在廢墟之下,被解放軍救出,成了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而這次福州之行,是他們“感恩萬里行”中重要的一站,他們希望通過海都報,向所有曾在當年賑災活動中,幫忙過他們的福州市民,以及那些華人華僑道聲謝,“唐山人從沒忘記過你們的恩情。”

64歲的許新民(右三)和他的隊友騎行抵達福州
騎行兩千公里 八省市感恩路
許新民算是這次感恩之行的發(fā)起人,今年64歲了,在7名騎行隊員中,除了53歲的苗穎,趙金華、于桂茹、韓光普、魏小林、王寶柱都已經(jīng)是六旬老人了,最年長的韓光普明年就滿70歲了。而苗穎為了這次騎行,特地向單位請了三個月的假。
許新民說,他們這群人都是被解放軍從死神手里搶回來的,不少親人都在那場災難中喪生,從幸存下來的那一刻,他們是靠著全國好心人的恩情生活的。而在唐山抗震紀念公園的一面墻上,詳細刻下了每座城市的人對唐山大地震作出的貢獻,2004年,許新民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去到這些幫助過他們的城市,親自對城市中的人說一聲謝謝。
今年4月,他們從唐山出發(fā),在大地震紀念日那天抵達北京。在到達福州之前,他們已騎了近2000公里,經(jīng)過了天津、山東、上海等8個省市。
通過海都報 向更多人致謝
他們表達感謝的方式,便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在老人聚集的地方,以及老人比較多的餐館,和老人攀談。“因為真的參與過那段歲月的人都比較年長了。”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們尋找著曾經(jīng)參加過唐山大地震救援,或者給唐山捐過款的人。“哪怕捐過一分錢,也是我們的恩人。如果找不到,我們就會給老人鞠個躬,拜托這些老人,如果碰到了我們的恩人,代替我們說上一句謝謝。”
而這次來到福州,他們聽說海都報的影響力,希望通過海都報,向更多的人致謝,尤其是那些他們很難找到的海外華人華僑。“40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大家的恩情!”(海都記者 夏雨晴 林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