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臨時過渡用的市場,為什么七年了還一直在?”近日,家住晉安區(qū)新店鎮(zhèn)西園新苑的陳先生向本報投訴,稱位于小區(qū)附近的西園農貿市場嚴重超期經營,商鋪不僅占道情況突出,市場內衛(wèi)生狀況也很差。本報記者調查后發(fā)現,早在2年前,新的農貿市場就已建成投入使用,但沒多久便因人流量不足“遇冷”,盡管管理方給出了優(yōu)惠,但依然吸引不了商戶。如何讓舊市場早日搬新家,百姓安居商戶樂業(yè),成為了全國文明村鎮(zhèn)——西園村近年來面臨的一大難題。

西園農貿市場旁的整條路都被商販的攤位占據
舊市場:
占道經營垃圾亂丟
接到市民投訴后,前日記者來到了位于西園新苑小區(qū)旁的西園農貿市場,發(fā)現市場的確存在不少問題。
記者注意到,由于農貿市場緊鄰西園新苑小區(qū),并且與小區(qū)33號樓僅有一路之隔,這條小路便成為商家擺放攤位的不二選擇。原本小車可以經過的路面只能容納一輛電動車勉強通過。更有一些無固定攤位的小販直接將三輪車停在路中間,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的情況比比皆是。在市場內記者沒有看到專門的垃圾回收點,很多垃圾都堆在角落,散發(fā)出陣陣臭味。
隨后記者在福州市12345網站上看到,自2009年至今每年都有不少市民投訴該處市場擾民、占道經營或垃圾無人清理,但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新市場:
招商兩年冷冷清清
西園佳園小區(qū)位于西園農貿市場以北兩百多米的位置,近年來新建的榕北西園農貿市場就在小區(qū)11號樓和12號樓的架空層。記者看到,整個榕北西園農貿市場掛滿了招商的橫幅,貨架和攤位上落滿了灰塵,僅有的幾家有廣告牌的商鋪也大門緊閉。相比西園農貿市場,這里格外冷清。
在市場內一間掛著招商橫幅的商鋪里,兩名中年女子正在聊天。記者從她們口中得知,市場是2013年投用的,共設有50多個商鋪100多個攤位。“之前有幾家店面開過,后來因為生意不好就又走了。”
記者在墻壁上掛著的規(guī)劃圖看到,市場劃分為干雜貨、水果、蔬菜等8個區(qū)域。然而,目前也就超市和藥店還開著。
西園村:
搬入新市場有優(yōu)惠
商戶覺得沒生意不領情
“招商兩年了,沒人過來我有什么辦法呢?”西園村黨委書記王成樑說起此事有些激動。據王書記介紹,舊農貿市場所在地本是西園新苑小區(qū)的停車用地,2009年火車站征地拆遷項目啟動后,為了方便周邊居民生活,經過市政府辦公廳批準,西園村和開發(fā)商新店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共同出資建成了西園農貿市場,并約定一樓由開發(fā)商管理,二樓由西園村管理。
在一份2008年12月1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福州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征遷有關問題的匯報》上記者看到,匯報第8條表示:“允許西園村在該處建造層高不超過4米,使用期限為2年的臨時市場,以便西園農貿市場能盡快搬遷。”
既然使用期限為2年,為何超期5年還沒拆除?王書記表示:“做夢都想讓他們搬過去。”
據分管市場的郭女士介紹,由于舊市場持續(xù)接到市民投訴,2013年村里便在西園佳園小區(qū)新建了榕北西園農貿市場,并于同年12月開業(yè),沒想到一開業(yè)便遇冷。“如果他們肯搬過去,前三個月是不收租金的。”承包榕北西園農貿市場的林先生告訴記者,這項舉措一直都在,但商戶們并不領情。
在西園農貿市場內,一名賣豬肉的攤販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此擺攤七年多了。“為什么不搬去新的市場呢?”記者詢問,該攤販表示,搬過去沒生意,即便免了三個月租金也沒什么誘惑。
新店鎮(zhèn):
歷史遺留問題
需多部門共同解決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目前西園農貿市場一樓仍由小區(qū)開發(fā)商負責管理并收取房租,村里至今也未就此事和開發(fā)商溝通協商。昨日下午記者多次撥打新店房地產開發(fā)公司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但無人接聽。
記者就此事聯系了新店鎮(zhèn)城管中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園農貿市場的問題由來已久,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并且由于市場內還有眾多商戶、攤點,并不能像其他違建那樣說拆就拆,只能對市場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讓市場對民眾的影響降至最低。“我們就此問題也有向鎮(zhèn)政府打過報告,問題如果要徹底解決,可能還得鎮(zhèn)政府、區(qū)政府乃至市政府出面。”該工作人員表示。(福州晚報記者 申哲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