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晉江市梅嶺街道梅青社區(qū)“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常常有群眾來“拉家常”。
這個工作室,是晉江市人大代表,梅青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莊烜煒和“梅嶺第1選區(qū)”的其他代表開展鄰里糾紛調解,在鄰里中心化解矛盾、和諧鄰里的服務場所,也是他們定期開展群眾接待服務,做到聽民聲、察民情、暖民心,切實發(fā)揮“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接待群眾和搜集民意的橋梁作用。
梅青社區(qū)“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是市人大常委會持續(xù)推進全市“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設的縮影之一。
今年來,晉江市人大常委會主動融入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和晉江市委“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要求,制定了關于融合“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同步推進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設的方案,按照“區(qū)域統(tǒng)籌、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共建共享”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同步推動設立“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
“我們要求各工作室注重‘黨建+’鄰里中心建設要求,圍繞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定期組織駐室代表接待群眾、走訪調研、收集民意、宣講政策,重點助推村(社區(qū))、工業(yè)園區(qū)(開發(fā)區(qū))‘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育、病有所醫(y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等六項優(yōu)質服務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作用,把人大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和基層治理能力。”晉江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12月,晉江已建成18個“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在建或列入建設計劃的20家。工作室是群眾反映訴求、改善民生的有效平臺,進一步拓寬了人大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渠道,讓代表的歸屬感更強、群眾的獲得感更足。
黨建“鄰”聚力,民心零距離。除了推動“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融合建設外,在自身建設上,今年,晉江市人大機關黨支部積極與財政局黨總支和融媒體中心黨委創(chuàng)新策劃了黨建新模式——黨建“鄰”心圓。通過構筑“支部聯建、服務聯通、監(jiān)督聯動、品牌聯創(chuàng)”的黨建“四聯”工作機制,以“聯手服務基層、聯心共同發(fā)展”為主要內容,深入永福里、梅山社區(qū)、黎山村等村(社區(qū)),聯合開展基層調研、困難幫扶、財務指導、情暖重陽、“一堂好課”進鄰里等活動,為機關黨建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機關愛鄰里、支部增效能的作用,形成了黨建“部門跨界”“城鄉(xiāng)一體”“機關聯建”“監(jiān)督并行”制度、經驗和方法,成為機關黨建“晉江樣板”的生動實踐。相關做法還獲評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優(yōu)秀案例評選三等獎,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人大。
(記者許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