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滿足吃穿上,而是希望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
東蘭縣實現(xiàn)“村村通”水泥路后,委榮村距離縣城僅十幾分鐘車程,交通條件便利。但這里的奇峰異谷、梯田花海卻無人問津,韋尚宏開始琢磨起開辦度假山莊,把游客“引進來”。
韋尚宏用“土地入股”的方法向村民征地,與年底分紅掛鉤。然而,一輩子扎根土地、從事種養(yǎng)的村民并不理解這樣的“新鮮事”。
每天傍晚,他自帶酒和菜,去村民家邊吃邊聊。幾杯酒下肚,大家開始憧憬起度假山莊對村莊經濟發(fā)展的帶動,盤算起可以增加的收入。3個月后,韋尚宏“土地入股”建度假山莊的方案終于讓村民點頭。
2016年8月,度假山莊開始運營。30位服務員是韋尚宏從村里的貧困戶里挑選出來的,他還找來專業(yè)人士對村民進行服務技能培訓。在東蘭縣,這樣的培訓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全縣開辦了6個職業(yè)技能培訓班,有300人接受了養(yǎng)殖、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培訓。在外鄉(xiāng)務工的東蘭人,慢慢開始回流。
近幾年,東蘭的返鄉(xiāng)人數(shù)都保持在3000左右。作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者,韋尚宏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回流家鄉(xiāng)更有信心,大家覺得“他能做成事,我也能行”。
旅游旺季時,委榮村的度假山莊每天可以有1萬錢的盈利。“希望山莊能夠帶動東蘭縣的整體經濟發(fā)展,在脫貧路上越走越快。”6年過去了,韋尚宏從當初那個自己家里“不待見”的人,成長為村民信任的“韋總”。如今,這位“探路者”的目標更加清晰。(記者 王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