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華裔政治家起中文姓名和華裔“套近乎”,那么有沒有華裔政治家不用中文姓名以示“和主流社會接軌”的?
其實,因為漢語和英語、法語發(fā)音差異很大,許多華人的漢語姓名當?shù)仄渌逡岵灰捉袦剩?ldquo;起個洋名”對加拿大華裔而言司空見慣,但大多數(shù)華裔政客在參加政治活動、尤其選舉活動時會“中西合璧”,即在華裔群體中啟用中文姓名,在非華裔中使用“洋名”。不過近年來有些來自大陸、臺灣的一、二代華裔移民政治家為凸顯個性和族裔特色,刻意在非中文場合也使用中文名的拼音音譯。
即便在華人社區(qū)不用中文姓名的華人政治家以前較多,但現(xiàn)在已越來越少。2015年加拿大聯(lián)邦舉行選舉(也是最近的一屆),加拿大全國共有25名華裔候選人參選,其中既使用中文姓名也使用“洋名”的最多,有20位,只使用中文或拼音音譯的有4位,只使用英文姓名、連官方中文姓名都未公布的僅1位。
實際上,隨著華裔影響力的增強,一些并非出自華人聚居選區(qū)但需要在聯(lián)邦之類政治舞臺上和華人社區(qū)頻繁打交道的加拿大政治家們,也沿襲了取正式中文名字的習慣。如哈珀當總理時的公安部長戴國衛(wèi)(Stockwell Burt Day,英裔)、外長倪可森(Rob Nicholson,英裔且不會說英語外的任何其他語言),都有很“華人味”的中文正式名字,剛卸任的加拿大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法裔)也是如此。
現(xiàn)在的特魯多時代,閣員中有中文常用名者就更多了。除了方慧蘭、麥家廉,還有司法部長兼聯(lián)邦總檢察長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他是“第一民族”即加拿大原住民,如果從膚色上追根溯源,倒是蒙古人種,和華裔算“五千年前是一家”;國防部長石?。℉arjit Sajjan,印度裔);國庫部長白萊遜(Scott Brison,白人)等。
有些看上去完全不像“中文正式名字”的也是這樣的性質(zhì),如前任總理哈珀的“中文正式名字”就叫哈珀。哈珀這個“中文正式名”和新華社標準譯名一模一樣,但當時的總理府的確發(fā)過正式公函,要求媒體“必也正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