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凌明乾與農村父親告訴我們:什么是 “中國式父子”?
在本周《變形計》中,城市主人公凌明乾與農村主人公小芳的父親初次見面以后,兩人之間的相處略顯尷尬。暴躁的城市少年看似冷漠,但是對于自己暴走拆家的行為感到內疚,而沉默寡言的農村父親不善言辭,卻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愛。而這對父子的相處模式,也讓不少網(wǎng)友唏噓感慨:“瞬間想起了我的爸爸!”在兩人稍顯生澀的父子關系背后,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中國式父愛”。
“中國式”的父愛:深沉而內斂
相信會有人提出疑問:“中國式父愛”到底是什么?
其實這一期節(jié)目中,農村主人公小芳的父親對于陌生的城市孩子凌明乾,那份沉默卻溫暖的愛,就是最典型的“中國式父愛”。
城市主人公凌明乾是一位令人頭疼的叛逆少年。他到達農村以后的頭幾天,因為不適應獨自一人的變形生活,不出意料的爆發(fā)了。凌明乾在情緒失控以后,用燒干草、掀房頂這樣令人乍舌的行為來表達內心的不忿?;蛟S在這個肆意妄為的小魔王眼里,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一件小事。畢竟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做過太多更加過分的事情了:偷偷拿父母的信用卡,刷爆了二十萬只用來吃喝玩樂;跟父母一言不合,就能動手打人甚至拔刀相向。沒有人能融化這位暴躁少年的內心。
但是凌明乾與小芳父親見面以后,他卻罕見的對自己的沖動表示了愧疚。這樣的情景讓人感到驚訝:到底這位農村父親有什么魔法,能夠降服初次見面的叛逆少年?
其實小芳爸爸并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之舉。他回家以后,看著滿目蒼夷的庭院,沒有生氣也沒有責怪,只是默默的走進了廚房。這樣的平靜,讓凌明乾感到不安,然而父親一句簡單的“吃飯”,就能將孩子內心所有的小心思都化為烏有。
小芳的父親在對待凌明乾過錯時,沒有采用棍棒教育或者講大道理,反而選擇了一種緩和的處理方式。正是這種含蓄的愛,為這位看似冷漠實則敏感的城市孩子保留了青春期少年的尊嚴,也在無意間收獲了凌明乾的信任,打破了兩人內心之間的堅冰。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那破舊、簡陋的屋子里,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略顯寒酸的飯菜,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凌明乾卻顯得那么乖巧懂事。倘若你忽略掉他與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外型,甚至都會認為這是一對彼此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的父子。這樣一種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和諧,只是因為這位農村父親簡單的一句話而已。
這樣一種沉默且溫暖的情感表達方式,正是我們在中國的父親身上最常見到。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善意,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遠的觀望著孩子獨自前行,卻又在孩子跌倒的時候忍不住會上前幫扶,亦步亦趨,不離不棄。
“中國式”的父親:笨拙又可愛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過“中國式父親”:他傳統(tǒng)、沉默、節(jié)儉,但一輩子都為了家人而奮斗,卻獨獨忘了自己。
這些特質在小芳父親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凌明乾因為連日的陰雨天氣,引發(fā)了運動留下的膝蓋舊傷時,小芳父親并沒有表示太多言語上的慰問。這位樸實的農村漢子,不太懂得與城市的小孩交流,但他卻用著自己的方式表示關心。冒著漫天大雨,他拖著自己病弱的身軀徒步走了數(shù)公里泥濘的鄉(xiāng)間小徑,在山上親手采摘治療膝傷的草藥。當父親回到家以后,面對孩子的疑問,你無法想象付出了這么多努力的這個中年男人,只回答了三個字:“藥,腿藥?!痹诹杳髑南又匾院?,這位農村父親更是連夜在村里挨家挨戶的借錢、借車,僅僅是為了帶著孩子去麗江城里看一次病,而在兩人之間的交流仍然止于一句“帶你去看病”。言語甚至無法傳遞萬分之一的情感,但父親為凌明乾所做的一切,還是讓他感受到了溫暖的父愛。
這是“中國式父親”最笨拙也最可愛的地方,他如此愛你,愛到不想讓你知道,他為了你付出了多少。他們總習慣于默默地養(yǎng)家糊口,默默地舔舐傷口,再默默地重新上路。他對你很少擁抱、很少親吻,很少夸獎你,很少主動地給你打電話,當然,也很少接送你上學,或是為你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這確實是每一位“中國式父親”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是,這并不是不愛,只是愛的太深沉、太隱忍。
“中國式”的父子:尷尬卻溫情
導演管虎曾這樣去理解“中國式父子”之間的關系:“父子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中國式父子情更具有自己的特點,雙方欠缺表達,也很少肢體接觸?!?/p>
凌明乾與他的農村父親也是這般生分、客氣。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我們能看到父親對孩子傷勢是如此的關切,但是面對凌明乾時,他做過最親密的舉動只是用溫水輕輕擦拭孩子受傷的膝蓋;我們眼中的凌明乾對待親情是如此抗拒,但當農村父親為自己洗腳時,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卻生怕讓父親看到自己紅了的眼眶。
這樣一種奇怪的相處模式,卻出現(xiàn)中國的許多對父子之間。他們在生活中交流并不多,有時候溝通還需要別人來當“傳話筒”。平時兩人待在一起時也沒什么話可說,單獨在一起時會不知道做什么。中國人的含蓄似乎在兩人之間體現(xiàn)得更為淋漓盡致,雙方對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卻都不知道怎么表達、不敢表達、也不愿表達,總是讓冷冷的外表來掩藏住內心的關心。
往往這樣尷尬的父子關系,會造成太多不可控的后果。凌明乾便是受困于這種“中國式父子”關系,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的偏離了原有的軌道。
凌明乾是幸運而又不幸的。他不幸的地方在于,過去十六年從未體會到自己父親這種小心翼翼卻又鐵面無私的父愛;他又是如此的幸運,當來到這個貧窮的麗江農村家庭后,終于看到父親那份嚴苛背后的溫情。
其實每一位父親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許多人都要等到父親垂垂老去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這并不是誰的錯,只是如果能夠早一點,再早一點的去理解那份“中國式父愛”,相信父子之間的遺憾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