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變形計》僅回歸兩周便以全新的節(jié)目形式、趣味的節(jié)目內容圈粉無數。陳新穎、張迪、張水富幾位主人公,更是因年齡、環(huán)境、性格各不相同的原因,反倒?jié)饪s成了一個小型的“成長特定區(qū)”,讓觀眾在“看故事”的同時,也看到更多困擾著大部分青少年成長的“陰霾”。在最新上線的節(jié)目中,三位城市主人公成功會師,曾經叛逆懵懂的少年郎們(陳新穎、張迪),居然在現實的懷抱中,懺悔、反思、改變…..如此巨大的變化背后,除了應該給予他們贊賞聲、點贊聲之外,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他們到底是如何改變的?
放大“落差感”,張迪在挫敗中證明自己
從第一期到最新一期,不難尋找到張迪、陳新穎、陳浩祺幾位主人公對于節(jié)目的“吐槽”:“連洗發(fā)膏、洗面奶都不讓帶,還讓不讓人活了?”、“你們什么也不管,也不和我說話”、”這種地方是人住的嗎”、“你們這不是《變形計》,是《折磨計》“……幾位城市主人公的無奈感與無措感顯而易見,那么節(jié)目組到底為何要沒收城市主人公生活用品、隔絕他們與外界聯系,讓他們一切歸零?
從環(huán)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節(jié)目組的行為屬于”知覺歷程“的實驗,當知覺系統(tǒng)的主體(個人),進入另外一個脫離原先生活模式的”知覺系統(tǒng)“(環(huán)境)中時,那么主體(個人)就會根據當下環(huán)境進行全新的自我重塑,通俗一點說,節(jié)目組正是通過此方式,讓叛逆的主人公們在完全走出父母的城堡、獨自面對現實的過程中,收獲成長。
這樣的方式看起來殘酷,但往往會一針見血。以”金錢至上“的張迪為代表,參加節(jié)目之前,他引以為傲的本事是賺錢,開直播、做微商,形式不受拘束,躺在床上、坐在酒吧都可以讓荷包鼓鼓,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小王子”。但當他置身農村,脫離互聯網科技時,便完全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第一二期節(jié)目中,處于”轉頻“狀態(tài)的他,除了睡覺休息、四處覓食,幾乎找不到任何方法打發(fā)時間。
而在最新的節(jié)目中,張迪鼓起勇氣嘗試用真正的體力賺錢,卻只換到了一頓飯。首次近距離接觸現實的殘酷,讓張迪幾乎崩潰,”日進斗金“到“分文難賺“的落差感,也讓他開始懷疑自己。
但懷疑、總結的背后,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驚喜,抱著挫敗感以及陳新穎對自己”慫”、”軟蛋“的質疑,張迪勇敢的直面現實,帶上塑膠手套、頭頂工地帽子、腳踏長筒膠鞋,毫不猶豫走進了泥沼,與陳新穎、陳浩祺一起,進行全新的生活體驗。
呈現“真實面”,陳新穎在“泄憤”時反思自己
在文學海洋中,我們可以粗略的用兩種形式來劃分文學作品:一種是和你的觀點相似的,看一遍會讓你加固自己的觀點;另一種和你的觀點相反,它試圖挑戰(zhàn)你的觀點?!蹲冃斡嫛肪褪堑谝环N的典型,不告訴你任何新的東西,只是單純的通過揭露、呈現,來告訴你:“是的,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但這樣的形式并不代表節(jié)目沒有“主見”,只是在社會快速發(fā)展,各個層面各不相同的背景下,《變形計》通過揭露來展示主流價值觀:青少年叛逆是有跡可循的、青少年叛逆是可以解決的、留守兒童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怎樣的影響?……
當然,在呈現問題少年生活的時,避免不了出現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沖動、迷茫、放縱場面。以“暴戾少年”陳新穎為代表,因為父母離異的原因,把母親視為“債主”,拳腳相加、惡語相向,自動隔離所有與母親相關的事物,是大部分單親家庭孩子的縮影。而當他置身農村,嘗試自力更生時,連續(xù)面臨孤獨、無助、缺乏生活經驗等問題時,他卻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柔軟:逃走的同時痛哭流涕、無奈的同時直呼崩潰。
在這一系列無奈、窘迫的經歷背后,陳新穎從一言不合就對母親大打出手的“暴戾少年”變成對“任性麗姐”百般討好的“溫柔哥哥”,從親手摔碎母親遞過來的牛奶杯的“狂躁男孩“變成親手為”麗姐”準備晚餐的“懂事大男生”,最新一期節(jié)目中,還因為對小孩子強烈的保護欲以討厭張迪”好吃懶做”的習慣對陳新穎大打出手,兩個少年扭打成一團,向著對方扔木棍、丟磚塊,場面令人震驚。
但沖動泄憤的之后,陳新穎除了“打得很爽”,也對默默對自己不成熟的行為進行反思,甚至主動向張迪道歉,同時向母親懺悔,這樣的蛻變,是發(fā)自內心的,也是極具感染力的。
擁抱“突破面”,張水富在“新嘗試”中改變自己
有網友有“一鍵換新”來形容本季《變形計》,但筆者認為,與其說是”換新”,還不如說是節(jié)目自我突破下的結晶。從臺播到網播、從純苦情到有笑有淚,迎合大眾對于節(jié)目的建議,節(jié)目正在快速的進行著改變突破。
但改變、突破,不僅僅是節(jié)目大方向正在做的事情,同時也滲透到節(jié)目內容之中。除了城市主人公陳新穎、張迪從城市來到農村,走進全新世界來突破自己,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主人公也在一樣在不停的自我突破——張水富。
看過節(jié)目的觀眾不難發(fā)現,小小年紀便已經開始”當家“的小大人,在農村中已經是德才雙全的小明星:成績優(yōu)等,經常是全班第一,生活技能爆棚,大人能干的農活兒自己也會干。但已經習慣做飯、學習、干農活兒生活模式的他,置身科技更發(fā)達、接觸面更多的城市中央,卻變得有些不自信,當選家庭心理劇小組長時,憂心忡忡表示”害怕自己弄不好“、在擔任小組長職位時,實誠耿直的性格讓他與同學朱子然(小胖)因為扣分問題發(fā)生沖突,首次接觸新鮮事物、嘗試新鮮挑戰(zhàn)時,難免會不知所以然。
在老師的指導下,張水富用于面對、敢于承擔,親自找朱子然道歉,而有了這樣的經歷,相信如果再度面臨同樣的問題,張水富一定會處理得更好。
正如矛盾所言: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生活使你醇化。將赤裸裸的現實擺在問題少年面前,讓他們首次脫離父母的襁褓自力更生,給這些問題少年提供一個自我審視的機會,然后再在叛逆、孤獨中,尋找到最本真的自己,大抵也是《變形計》圈粉無數的緣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