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目現(xiàn)場
最近,薛之謙的一碗雞湯被無數(shù)粉絲熱傳。他說,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存在懷才不遇?,F(xiàn)在不是八十年代,不存在一個偉大的詩人在路邊修輪胎不被人發(fā)現(xiàn)。如今的自媒體,已經(jīng)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
摸爬滾打,遍嘗“走紅的一百種方法”,薛之謙可以說實力“烹飪”了這碗雞湯。這種際遇,和他新近參加的江蘇衛(wèi)視大型音樂季播節(jié)目《金曲撈》頗有些異曲同工。
打撈蒙塵的好歌,《金曲撈》將音樂綜藝的目光從“人”轉(zhuǎn)移到“歌”,希望成為落魄金曲的“喚醒師”。伴隨節(jié)目正片即將上線,也有困惑的聲音說:不紅自然有不紅的理由,當然都沒征服過觀眾的耳朵,如今又怎會輕易重新發(fā)光?
去年,作為季播節(jié)目《金曲撈》的節(jié)日特別版《端午金曲撈》,已經(jīng)用一支《我可以忘記你》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而放眼華語乃至世界樂壇,“睡美人”的故事,一點都不少。
對于走紅來說,實力和運氣哪個更重要?
《金曲撈》嘉賓成員中,流行音樂制作人黃國倫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他親歷并參與了華語樂壇最輝煌的年代。一首歌曲的命運沉浮,好比歌手的星途起落,雖有驚喜,亦有唏噓。黃國倫和他的音樂,大可當成一個有趣的縮影。
在談到為何會有遺失的金曲時,黃國倫概括了三大成因:第一種,生不逢時,一首歌生錯了時代,晚幾年也許就會紅;第二種,懷才不遇,明明準備好了,卻遇上了天災(zāi)人禍,或者唱片公司倒閉之類的不可預料,錯過了良機;第三種,遇人不淑,一首歌明明很棒,卻不被唱片公司欣賞,于是被埋沒。
1994年的一首《我愿意》,讓王菲變身天后,也使黃國倫成為炙手可熱的創(chuàng)作制作人。鮮有人知的是,被粉絲奉為經(jīng)典的《我愿意》,一開始并沒有被選上作為王菲的主打歌,那時唱片公司的老板覺得這首歌不會流行,甚至要求黃國倫去重新做一首,效果卻并不是很好,才勉為其難打了《我愿意》,誰料一炮而紅。
《我愿意》大紅大紫之后,黃國倫又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王菲的第二張專輯,希望另類和特別一些,于是有了《影子》,王菲也很喜歡,可唱片公司堅持認為應(yīng)該延續(xù)輕柔和空靈的路線,最終打了《天空》這首歌,《影子》遭遇“怠慢”,黃國倫卻覺得,“《影子》應(yīng)該是確定王菲走另類、個性路線的第一首,可能我給的太早,也算生不逢時?!?/p>
盡管奉獻了《我愿意》《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不要對他說》《我是真的》《味道》這些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黃國倫的內(nèi)心還是遺憾更多,“很多覺得應(yīng)該紅的,卻沒有紅。就算這么火的《味道》,也是經(jīng)過了一些努力,或是老天有眼,才給了一個機會。范曉萱的《我要我們在一起》專輯,那首《sometimes》我原本也很看好的。周蕙的《流域》,因為經(jīng)費不足,沒有重點推廣。還有黎明的《半生緣》,做了電影的主題曲,最后也得到了34屆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chuàng)歌曲獎,其實命運可以更好一些。比較唏噓的還有趙薇的《玩耍》,正要發(fā)片的時候,碰上了大地震,自然《玩耍》就不能去打歌了。”
命運就是這般玄妙。尤其在那個渠道單一有限的年代,花期錯過了,就只能靜靜躺在華語音樂龐大曲庫的角落里,成為少數(shù)人的心頭好,哪怕它明明可以是一束更多人床前的明月光。
薛之謙
柳暗花明,樂壇從來不缺“金曲撈”的傳奇
這些年,伴隨著音樂綜藝的熱力爆發(fā),一大批好音樂被歌手們重新挖掘、包裝,賦予嶄新的模樣,以及重新走紅。這其中,就包括黃國倫在1993年寫給齊秦的《袖手旁觀》,當初是齊秦發(fā)行于1995年專輯的第三波主打歌,可是并沒有什么火花。誰知二十多年后,才被張宇、李健、蕭敬騰重新唱紅,并在《我是歌手》大放光彩。
古今中外,樂壇從來不缺“金曲撈”的傳奇。黃國倫心目中,有兩則特別動人的故事:
美國有一個不得志的音樂人,在海灘賣拖鞋,有一天來了一位客人,是一個唱片制作人。兩人隨便聊天的時候,賣拖鞋的說,我有一首歌,你要不要聽聽看?唱片制作人心想,一個賣拖鞋的能寫什么歌呢?但還是帶走了小樣。后來,唱片制作人回唱片公司開會,開了半天,歌手非常不喜歡他們挑的歌,就問還有沒有別的歌啊,唱片制作人就放了那首小樣,歌手當場聽了超級感動,當即決定就要這首,專輯發(fā)行之后賣了幾百萬張,賣拖鞋的音樂人僅是得到的版稅就高達600萬美金。這首歌叫《run to you》,歌手的名字,叫惠特妮·休斯頓。
大名鼎鼎的巴赫,為世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音樂作品,但在他死后的多年,只有很少人知道萊比錫曾經(jīng)有過一個老管風琴師。他的傳世名作《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手稿,在老舊的收藏室內(nèi)高閣了13年之久,險些被以48個芬尼的廢紙價格賣掉。幸運的是,最后被一名作曲教師拿到了手上,得以保存流傳,發(fā)揚光大。這驚世駭俗的作品,甚至改變了音樂的歷史。
除了黃國倫老師分享的兩則故事之外,“金曲撈”的奇緣,還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尋找小糖人》中出現(xiàn)過。
美國歌手羅德里格斯,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發(fā)行過兩張專輯《Cold Fact》與《Coming From Reality》,可惜無人問津,甚至被唱片公司拋棄。沒想到的是,他的音樂在遙遠的南非大受歡迎,知名度堪比滾石樂隊和貓王,因為信息太少,他一度被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jīng)自殺。當踏上尋找羅德里格斯的旅途,這天差地別的命運才被世人得知。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嗎?可是如果沒有南非歌迷的執(zhí)著尋找,沒有影片拍攝團隊的慧眼識珠,這塊真金怕是永遠要在另一個國度暗淡無光。
陌生會有風險,但也會“重塑審美”
其實,音樂人也經(jīng)常會用翻唱的方式來喚醒金曲。當下頗受歡迎的好妹妹樂隊,曾用純粹的翻唱完成了第四張專輯《說時依舊》,主打歌《我可是你手中那一朵鮮花》翻唱自曾慶瑜1993年專輯《一往情深》,《九月的高跟鞋》翻唱自1988年齊豫演唱的一首老歌,還有《松林的低語》,是原唱鳳飛飛在1976年的作品。
好冷門是不是?可這些泛黃的旋律如今在低吟淺唱之間,依然有攝人心魄的美麗。記得張小厚在形容這張專輯時曾說,舊時代雖然有很多成名的歌手,有很多傳唱很廣的金曲,但也有一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好歌。好妹妹的翻唱,不是去重新演繹早已被大家爛熟于心的經(jīng)典,而是試著去尋找“遺珠”,用心擦拭,讓它們嶄新而明亮。
華語音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全盛時期,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2000年之后,節(jié)奏性逐漸開始替代了過往的旋律性,神曲多了,熱鬧多了,嘩眾取寵的也多了。但在音樂人的眼中,能夠源遠流長并流芳百世的,依舊是旋律——那才是音樂的王道。
什么是好的旋律呢?它們本來就動人心脾,即便拿掉包裝清唱一曲,也能涓涓入耳?;厥兹A語音樂龐大的曲庫,這樣的遺珠之憾并不少見,80萬首歌曲收聽率不足1%,就足以讓人心痛了。
回想當年探索歌曲的過程,黃國倫說自己特別感同身受,“很多東西被埋沒,大家是會有共鳴的。所以《金曲撈》不僅是一檔綜藝,還多了一個時代的刻痕,它是很深刻的。我對它有一個很深的期許,不要只撈一般的好歌,更要撈出驚天動地的好歌?!?/p>
所以,他認為《金曲撈》非常有時代性的意義,“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首真的好歌遺漏,很多歌曲雖然被埋沒了,但是依然具有時代的價值,仍然有流傳的感動,這對所有的音樂人都是一個福音。制作單位可能要更用心打撈那些應(yīng)該被傳頌的金曲,它們應(yīng)該有不凡的旋律、不凡的歌詞、不凡的意義?!?/p>
當然,這樣的節(jié)目也存在“風險”,觀眾會聽到很多陌生的歌,但這也是一種對審美跟品味的培養(yǎng)。當然希望“撈”出來的時候觀眾可以發(fā)出感嘆:“哇,這一首怎么沒紅呢?太可惜了”,而不是說:“哦,怪不得當年沒紅”。
無形中,它對節(jié)目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些過人的審美,過人的改編,以及一點膽識。選大家過去沒選的歌,有時候需要運氣,有時候需要勇氣。那么觀眾呢?不妨就一起來靜心聽聽好歌,不管它熟不熟。至于有沒有驚天動地的“遺珠”,還是讓我們留在歌聲里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