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通訊員 林煒良)近日,泉州市觀鳥愛好者在觀測時,首次記錄到黃胸濱鷸的身影,這是該鳥類在福建省的首筆記錄,也是中國大陸第四筆觀測記錄(中國臺灣地區(qū)此前已有相關記錄)。此發(fā)現不僅填補了福建鳥類分布空白,更使泉州市鳥類種類增至406種,為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寫下重要一筆。
黃胸濱鷸在福建首次現身(張華山 董帝偉 攝)
9月7日,泉州觀鳥愛好者張華山在泉港與惠安輞川交界的農田觀測時,一只通體黃色的小鳥突然進入視野。當天,張華山原計劃尋找小蝗鶯和小濱鷸,經過一個多小時搜尋卻未發(fā)現目標蹤跡,就在準備驅車離開時,車輛途經一片剛完成收割的稻田,便發(fā)現了這只黃色的小鳥。
小鳥的外形與張華山以往見過的任何鸻鷸都不同,他立即拍下照片,經多位鳥友及泉州市觀鳥學會共同確認,這只“特殊小鳥”竟是來自美洲、疑似迷路的黃胸濱鷸。后續(xù),觀鳥愛好者董帝偉也在該區(qū)域拍攝記錄到黃胸濱鷸的身影,進一步證實了該發(fā)現。
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黃胸濱鷸屬于鸻形目鷸科濱鷸屬,是一種小型濱鷸。其形態(tài)特征鮮明:身長16-21cm,體重46-78g;臉部和下體呈黃褐色,頭部偏小,配有短而暗的鴿子般的喙,腿為鮮亮的黃赭色。繁殖期間,它們主要棲息于高緯度北極凍土帶,與多數偏好水邊環(huán)境的濱鷸不同,更青睞干燥草原環(huán)境,耕地、牧場、高爾夫球場等都可能成為其棲息之所;非繁殖季節(jié),它們會遷徙至南美亞熱帶草地生活;遷徙期間,通常出現在北美的中央地帶,較少出現在海岸區(qū)域,這種獨特選擇體現了其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黃胸濱鷸在福建省的首次現身,不僅豐富了本省及泉州市的鳥類資源,更為研究該物種的分布與遷徙規(guī)律提供了寶貴資料。”吳軻朝呼吁,每一位觀鳥愛好者踐行文明觀鳥準則,與鳥類保持安全距離,不追逐、不驅趕,避免使用強光、高音設備干擾其生活;進入農田等區(qū)域時,嚴格遵守當地規(guī)定,愛護農作物,不留下任何垃圾,守護好鳥類的“臨時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