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八月,臺灣大學辯論隊遠征新加坡,參加亞洲杯辯論賽,一路過關斬將至決賽,與南京大學對決;決賽的題目是“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臺大擔任反方,論辨和平共處“不可能實現(xiàn)”。
最后臺大擊敗南大,奪下冠軍;當時兩岸關系停滯,官方全無往來,當年臺大辯論隊的主將、廿一歲的臺大法律系學生王郁琦一定想不到,三年后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和平共處已可能實現(xiàn)。
更可能讓當年王郁琦驚奇的,是他在二十四年后竟以臺灣陸委會主委的身份重返南京,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對話,并在南京大學發(fā)表演講。
王郁琦在南京大學的演講題目《一誠天下動》,取自南京大學校歌。當年“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xié)”的兩岸“三不”關系,如今的發(fā)展令人拍案驚奇;臺大與南大,臺北與南京,臺灣與大陸,經過不同時空的嬗遞,“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與“一誠天下動”,竟有了巧妙的連結。
“我與南京大學有一份特殊的緣分,我希望到南京大學來與各位同學見見面,說說話,這就是我選擇南京作為第一站原因?!蓖跤翮嗽捯怀觯⒓蹿A得滿場熱烈掌聲。
王郁琦說,他想向南大學生傳達的想法是:只要秉持誠意,面對兩岸現(xiàn)實差異,務實解決問題,絕對可以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格局。
王郁琦和南京大學因辯論賽“不打不相識”。
王郁琦回憶當年與南京大學學生交鋒,有感而發(fā)地說,當時站在反方,否定“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這一命題,沒想到二十四年后因緣際會、機緣巧合,他以臺灣陸委會主委身份赴大陸,任務就是尋求海峽兩岸和平共處的可能。
王郁琦說:“此次訪問大陸、拜訪南京大學,是希望以行動證明人類和平共處是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理想?!?/P>
王郁琦在演講后對媒體表示,因這次機會難得,能與大陸青年朋友接觸、溝通與交流,他非常用心地準備在南京大學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