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彰化2名同姓且都叫做“宜君”的女子在同一家便利商店打工,并向同一家銀行申辦信用卡,但僅1人獲核準,另一名辦卡不成的“宜君”收到銀行寄給對方的信用卡,竟擅自開卡并冒充對方狂刷,最后因無力還款被揭發(fā)。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因為同名同姓、年齡相仿,又同在彰化縣花壇鄉(xiāng)一家便利商店擔任店員,這兩位同叫“宜君”的女子感情特別好,2人并在2010年一起向同一家銀行申辦信用卡,但僅只有1人通過審核,未通過核卡的“宜君”某日在店內(nèi)柜臺值勤時,收到銀行寄給另名“宜君”的信用卡,她竟把信用卡占為己有,并向銀行完成開卡。
該“宜君”在開卡后,即從2010年11月起持卡四處吃喝玩樂,在服飾店、美發(fā)店、KTV、汽車旅館消費時大刷特刷,單筆刷卡最高金額為6000元(新臺幣,下同),連只有140元的消費也以刷卡支付。
持信用卡狂刷的“宜君”,每月都僅支付最低應(yīng)繳金額,導致應(yīng)繳總金額不斷累積攀升,直到去年4月,“宜君”再也無力繳交欠款后,銀行即向彰化地方法院依督促程序聲請核發(fā)支付命令,另名“宜君”才知遭盜刷消費,氣得向警方報案,這對姐妹淘不但反目,還因“宜君”撞名機率太高,不約而同改名。
檢方清查,盜刷卡消費的“宜君”,一年多以來共刷卡消費32筆,達47819元,其行為涉及侵占、偽造文書及詐欺取財罪嫌,檢方考慮她無不良前科,且犯后態(tài)度良好,并與銀行達成分期付款協(xié)議,以及與另名“宜君”達成和解,經(jīng)此教訓當知警惕,應(yīng)無再犯之虞,決定予以緩起訴,緩起訴期間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