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亮相
相逢一笑
君子之交
交換成果
20年前的1993年4月27-29日,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領導人、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臺灣?;鶗麻L辜振甫在新加坡?;蚀髲B舉行了歷史性的“汪辜會談”,簽署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文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嘗事宜協議”四項協議。雖然只是民間性、經濟性、功能性、事務性,但在兩岸關系的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五年后即1998年10月中旬,兩位老人在上海舉行“汪辜會晤”,這是兩岸雙方首次就政治議題展開對話。雙方達成了繼續(xù)開展政治、經濟對話、辜振甫邀請汪道涵訪臺等“四項共識”。“汪辜會談”與“汪辜會晤”是兩岸關系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政治會談,開啟了兩岸制度化協商、溝通對話的新階段。但由于臺灣與國際等時空條件的局限,更由于李登輝、陳水扁的“兩國論”、“一邊一國論”陰謀,“汪辜會談”成為絕響。歷史對汪道涵、辜振甫兩位不公平。
“汪辜會談”留下很多資產,也有很多遺憾。在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今天,紀念、緬懷“汪辜會談”,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我們珍惜。
開啟制度化協商大門為兩岸后續(xù)協商提供范本“汪辜會談”是兩岸首次高層會談,有利增加互信。兩岸高層人士經過長期隔絕后首次正式接觸、會談,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為因應兩岸事務性協商順利開展的需要,兩岸兩會1992年10月在香港就“一個中國”原則進行討論,后經多次函電往返,終于達成了“九二共識”,即兩岸兩會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雙方同意在兩岸事務性協商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具體政治內涵。“一中”內涵可以在未來兩岸政治對話中進行討論。如今,“九二共識”已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政治基礎。
“汪辜會談”圍繞當時兩岸關系發(fā)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急迫議題,特別是兩岸民眾關心的公證文書查證、掛號函件查詢、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事項進行商談,簽署四項協議,取得重大成果,為后續(xù)商談奠定較好基礎。兩岸由此進入對話協商、平等談判的時代。
“汪辜會談”就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知識產權保護、文化科技交流、能源開發(fā)與合作、處理海上漁業(yè)糾紛、共同打擊私渡走私、司法合作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為兩岸關系發(fā)展指明方向、提供動力。
汪、辜二老高風亮節(jié),一招一式具有中國人文古典風范,給兩岸后來者啟發(fā)。包括會前協商、協商議題、協議文本、雙方稱謂、繁簡二份、時間落款、會場布置、記者吹風、新聞發(fā)布等各環(huán)節(jié),均對兩岸后續(xù)協商提供了汪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鑒、啟示作用。
兩岸不能蹉跎歲月應該盡早啟動政治對話最重要啟示是沒有“一中”原則,兩岸事務性談判、政治談判都成為不可能。當年之所以形成“九二共識”,就是表明兩岸雙方都主張兩岸事務性商談屬于一個國家內部事務的協商。未來兩岸雙方應增加“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進一步尋找連結點、找到共同點、擴大包容性,共同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與發(fā)展利益。
其次,以民為本、為民謀利是根本宗旨。兩岸執(zhí)政者理應順應歷史潮流、回應民意需要,急民所急、想民所想。當前特別要照顧兩岸同胞的利益需要,務實解決兩岸交流、交往中出現的問題,爭取更多民意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
其三,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是根本方法。要擱置爭議,妥善處理兩岸政治分歧,面對分歧及各種困難、挑戰(zhàn),兩岸雙方應求大同、存小異,乃至聚同化異。兩岸雙方應極力縮小分歧而非擴大分歧,不斷尋找處理分歧、超越分歧的方法、路徑。為此,兩岸決不能蹉跎歲月,應盡早開啟兩岸政治對話。
“環(huán)境在變、時代在變,潮流也在變。”兩岸雙方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民意脈搏,不斷創(chuàng)新觀念、體制、機制,與時俱進,提高兩岸關系發(fā)展質量,鞏固深化兩岸關系的層次、廣度及深度,應從經濟、文化、社會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fā)展走向政治關系全方位互動,實現全面發(fā)展。
繼承“汪辜會談”精神確保兩岸關系螺旋上升近五年來,兩岸關系面貌發(fā)生歷史性變化,和平發(fā)展贏得兩岸同胞與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已由開創(chuàng)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深水區(qū),處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轉捩點上。兩岸雙方應當秉持“汪辜會談”的精神,鞏固和平發(fā)展的經濟、文化、社會及政治基礎,從兩岸同胞的實踐中累積強勁動力,培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強大民意,不斷實現兩岸關系的制度化、優(yōu)質化、全面化,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螺旋上升、不可逆轉。
中共“十八大”提出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就國家尚未統(tǒng)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當前,兩岸進行政治對話的時機漸趨成熟,可從民間智庫渠道、從學術角度探討兩岸政治議題,創(chuàng)辦兩岸和平論壇、兩岸智庫峰會,實現兩岸政治對話的機制化、多元化、透明化及有效化,盡早破解兩岸政治難題。(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倪永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