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兩輪“大罷免”投票慘敗后,各界呼吁賴當局徹底反省檢討,但最初策劃“大罷免”的三元兇——賴清德、柯建銘、卓榮泰至今毫無愧色,也看不出反省調整的氣象,讓島內輿論痛批,“迄今無一人想要負責,每位都自認是當今臺灣政壇不可或缺的要角”。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26日赴臺立法機構備詢。中國國民黨籍民代王鴻薇質詢,問這輪行政團隊改組的撤換幅度究竟有多大。卓榮泰在答詢時首度松口表示,若加上部門主管與副主管,“人數會超過5人”;王鴻薇再追問,有無可能達10人以上?卓榮泰則未正面給出數字,僅回應“數字不代表一切”,并強調臺行政團隊改組重點在于能否展現熱忱、全力執(zhí)行施政。
據臺媒報道,“大罷免”遭民意完封,賴當局決定改組臺行政團隊。賴清德曾透露卓榮泰多次提請辭,但被他慰留。在卓榮泰確定被慰留后,除臺經濟部門主管、數字發(fā)展部門主管確定走人,臺內務部門主管劉世芳、交通部門主管陳世凱、農業(yè)部門主管陳駿季留任之外,爭議頗多的臺文化部門主管李遠、環(huán)境部門主管彭啟明也都可望留任。據悉,因接任人選難找,也影響此輪改組幅度。
親綠的臺大法律系教授顏厥安在《風傳媒》投書認為,這場濫權的“類政變”大失敗之后,可以說島內“實質倒閣已告成功”。他進一步解釋,民進黨發(fā)動“大罷免”,等于未經“倒閣”,就“先解散”了“在野黨”席次的“一部分議會”。既然先搞了“解散議會”,就必須接受濫權未遂的政治后果——卓團隊實際上已經被民意“倒閣”了!現在因為難覓接替人選,爭議官員留任凸顯行政權獨大,他建議“在野黨”或以“不歡迎”投票表達民意立場。
“大罷免”完敗重挫綠營士氣,民進黨內檢討聲浪不斷,部分支持者將矛頭指向“大罷免”的始作俑者——民進黨臺立法機構黨團總召柯建銘??陆ㄣ?5日被問及是否辭職總召時回應稱“還有半年任期”,表示要“做到明年”。
民進黨“新潮流系”的黨團干部集體辭職,試圖以此逼退柯建銘,但柯建銘仍不為所動。此外,民進黨內有人認為,有跡象表明,賴清德已經逐漸對柯建銘“杯酒釋兵權”。
據臺媒《鏡周刊》報道,自8月起,賴清德擴大每周三的黨高層會議,將黨團“七長”也納入,在不正面沖突的情況下,逐步稀釋柯建銘的影響力。報道舉例說明,稱普發(fā)現金1萬(新臺幣,下同)一事,黨團干部在會上說明黨團大會上綠營民代支持普發(fā)的情況,臺行政機構原本不同意就是在此逐漸轉彎為“同意但會提‘釋憲’”,當時柯建銘雖仍主張普發(fā)1萬現金“違憲”,但賴并未就此積極回應。
該報道引述綠營內部人士分析,賴清德不會強行逼退柯建銘,但隨著干部全面換血,黨團領導權勢必逐步轉移。最快從今年9月新會期開始,最慢到明年1月,民進黨團勢將出現重大變革,屆時即便柯建銘續(xù)任,實際指揮權也將逐漸被分散。
民進黨籍民代林淑芬26日通過社群平臺,猛批這屆民進黨臺立法機構黨團會議“史無前例地成為沒有討論、只有下達命令必須遵守服從的一言堂”,稱他們甚至還被恐嚇不遵守就處分或開除,“這才是最優(yōu)先要被改革的”,“尤有甚者還稱贊始作俑者無可取代,更是笑話”。這“始作俑者”指誰,不言而喻。
民進黨前民代段宜康25日在臉書發(fā)文表示,沒有哪個人可以說自己無可替代,“這才是內部民主”。有人認為該說法在暗指柯建銘。有網友問,“民進黨到底知道不知道中間選民與年輕人有多討厭柯建銘???”還有人轟,“柯建銘不滾就開除黨籍!”
由于段宜康并未明確自己所指,也有網友怒轟“最大的戰(zhàn)犯是賴清德,沒有下召罪己(檢討自己錯誤)……”直接點名要求“賴清德辭黨主席”。
在“8·23”綠營一片狼藉的當晚,賴清德讓人失望但并不意外地致敬罷團,向一年來制造無數社會紛擾甚至動亂的罷團表達感謝,在強大民意展現后仍老調重彈僅說自己會“誠心傾聽,銘記在心”,臺媒批評其麻木不仁,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洪孟楷26日質詢卓榮泰時提到這一點,認為賴清德欠臺灣人民一個道歉,洪孟楷追問賴清德說不出口的道歉,卓榮泰愿意幫忙道歉嗎?卓榮泰回應,自己沒有任何權利幫賴清德道歉。
據臺媒報道,“8·23”慘敗后,24日下午,蔡英文前往賴清德官邸,與賴清德及其副手蕭美琴見面,就當前局面互相交換意見,并高調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三人的合照。有分析認為,蔡英文此舉是為賴清德“救駕”。
賴清德此刻確實需要“安慰”和“溫暖”。賴清德在自己親自推動的這場歷時近一年、耗費超過5億的政治豪賭中,不僅一無所獲,還徹底暴露了其民意基礎不足的命門。用臺灣政治分析人士的話說,“大罷免”就像綠營的一場“政治自殺式襲擊”,結果傷害最大的是發(fā)起方自己。
有觀察指出,蔡英文在會面中呼吁“團結”,但在整篇文章中只字不提“大罷免”,僅稱三人“討論了很多,交換了許多意見”,這種模糊的表述,在政治語言中通常意味著“沒有達成實質共識”,蔡英文實際上也不想沾染“大罷免”的政治泥水,這是賴清德一個人的“鍋”。
更有分析認為,早就“功成身退”的蔡英文在民進黨如此危急時刻突然現身,表面上是為賴清德站臺,實則恐暗藏政治算計。而賴清德為鞏固黨權,找來蔡英文、蕭美琴合體造勢的這種媒體操作,也不可能撫平黨內結構性的矛盾。民進黨內部擺不平,換人、清算、甩鍋,只是延長權力斗爭的戲碼。
臺媒批評,距2026“九合一”選舉還有1年3個月時間,看賴清德當局仍如此冥頑不靈的狀況,只怕民進黨的谷底還遠遠不止于此。尤其目前外部情況讓臺灣社會在民生經濟上承受沉重壓力,關稅談判失利、產業(yè)前景受威脅,臺風災后重建遲滯,災民至今尚未全面恢復正常生活。從黨內到島內,賴清德接下來勢必將會迎來全面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