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斗歲月終生難忘
金祺祿老人說,每當回憶起自己當兵的歲月都會讓自己更年輕,因為又回到了那段有激情的青春日子。“1965年高中畢業(yè)后先到南京海軍學院集訓了三個多月,然后在錦州海軍通訊學院學習雷達指揮專業(yè),后在海軍部隊從事雷達技師工作十四年,這些年的當兵經(jīng)歷是我人生中最輝煌最難忘的時光。”
在南京海軍學院集訓的日子讓金祺祿老人記憶猶新,“當時天天都要練習投手榴彈、端槍打靶,到食堂吃飯時用筷子夾菜都很難夾起來,正步走、緊急集合打背包、夜間急行軍、實戰(zhàn)演習,練得我兩腿發(fā)軟,回宿舍上樓都費勁,但是這些我都不覺得苦,因為軍人就要不怕吃苦,所以我們即使精疲力盡了,在熄燈之前還要在床上練習幾十個俯臥撐。”集訓之后,金祺祿感覺自己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走起來腰板直了,人的舉止都變了,就連思想都成熟了。”
至今,金祺祿老人還保存著一份喜報,喜報是當時他所在的部隊寫給當時的北京市崇文區(qū)革命委員會的,喜報中說:“金祺祿在西沙永樂群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榮立三等功,特此報喜,并請將此喜報轉交其親人。”
金祺祿當時所在的部隊在海南陵水縣,他向記者回憶起自己參加過的西沙永樂群島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西沙是我國南海一座寶島,當時一度被南越占領,那是1974年2月打的仗,西沙距離海南島有300多公里,運輸?shù)顷懚己芾щy,我們雷達部隊的任務是保證我軍的殲擊機、轟炸機去西沙執(zhí)行戰(zhàn)斗任務。接到上級命令后,我們雷達部隊就進入了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那時我們雷達排正趕上一個四川的雷達技師回鄉(xiāng)探親一時召不回來,所以只有我一個雷達技師,當時我一直都沒下陣地回營房輪換。”
金祺祿回憶說,雖然當時他所在的雷達排只有他一名技師,幸好他此前全面掌握了技術。“戰(zhàn)斗開始后我們無論是黑夜還是白天都要隨時開機引導殲擊機、轟炸機去西沙戰(zhàn)斗巡邏和投照明彈,那時只要警報一響,無論你在干什么,都要立刻停下來,而且動作要快,時間上一點都不能含糊,因為耽誤一秒鐘都有可能失掉戰(zhàn)機,影響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經(jīng)過幾天的戰(zhàn)斗,西沙永樂群島終于收復了,金祺祿在戰(zhàn)斗中榮立了三等功。“當時我們連隊還在山上搞了大會餐,前幾天我又回到了連隊,看到什么都很親切,那一段戰(zhàn)斗的歲月讓我終生難忘。”
做公益快樂別人也快樂自己
如今,金祺祿已經(jīng)“變身”為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說起志愿者和軍人的共同之處,老人說兩者都需要無私奉獻。
金祺祿的志愿經(jīng)歷是從2008年奧運會前開始的。“當時在招募奧運會城市志愿者,我家就住在鳥巢附近,當城市志愿者我義不容辭啊。”金祺祿對鳥巢的建設很是了解,他曾經(jīng)拍攝了專題《鳥巢成長記》,用2000多張照片記錄了鳥巢的建設過程。
當時金祺祿雖然年過六旬,但是一樣和大學生志愿者們站在酷暑中為前來北京旅游觀賽的人指路,“大部分人都是詢問鳥巢在哪兒,一天能問好多遍,我都一一指給他們,有的方向不太清楚的,我還親自給他們領到鳥巢附近。”至今,金祺祿還保留著他當奧運會城市志愿者時的帽子,看得出白色的帽子已經(jīng)有些發(fā)黃,但是老人現(xiàn)在出門還是習慣戴著它。“戴上這帽子,你就是代表北京志愿者的形象,要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在有了奧運會城市志愿者的經(jīng)歷之后,金祺祿對志愿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就是給自己一個平臺,既能幫助別人,也能快樂自己、提升自己。”于是他積極參與街道里的各種活動,他給社區(qū)里的其他老人免費照相,免費制作相冊,他用自己的照相機記錄大屯街道變化,他成了社區(qū)活動專門的義務攝影師,他去“藍立方”值班,給人繼續(xù)指路,他給街道幫忙制作微電影視頻……件件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金祺祿都做得很認真,為了給其他老人拍好照片,他自學攝影,還學習各種構圖軟件,自己還升級了電腦。在做志愿活動中,金祺祿還有了自己的思考,“我用相機給人拍照留影,我也想用相機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我看到社區(qū)內養(yǎng)犬戶比較多,但是文明程度不一,我就分別拍攝了文明養(yǎng)犬和不文明養(yǎng)犬的照片,然后做成《文明,你做到了嗎》展板,通過這種宣傳讓大家文明養(yǎng)犬。”
不僅參與社區(qū)的志愿活動,金祺祿還參與了一項專為孤寡、空巢、高齡和行動不便老人設置的公益拍攝活動——到京城各街道社區(qū)給老人們免費拍照,然后經(jīng)后期制作將老人與攝影家們拍攝的京城著名建筑物合成,營造出爺爺奶奶真真切切“游玩”了北京的感覺。
有了這些志愿經(jīng)歷,如今金祺祿已經(jīng)成為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他說,五星級志愿者是一個榮譽,更是對自己的一個激勵,“當時聽說給我申報五星級志愿者時,我太激動了,心想我一定要做得更多,要多作貢獻。”
展望以后,金祺祿說:“我覺得做公益,快樂別人的同時也快樂自己,我也經(jīng)常帶著家人一起做義務服務,一起體會無私奉獻的樂趣,把我們家的好傳統(tǒng)傳承下去,今后我要帶領家里人做更多的志愿服務。”(本報記者 于建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