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空氣里裹挾的熱風撲面而來。上午九點半,南昌的室外溫度已達到34°C,而此時環(huán)衛(wèi)工人藍寶珍已經在自己的“地盤”上工作了2個多小時。
一把大掃把、一把小笤帚,還有一個小垃圾箱,老藍每天都要帶著“裝備”在自己負責的區(qū)域來回作業(yè)12個小時,寒來暑往,風雨無阻。
21日上午,記者也穿上熒光背心,戴上草帽,跟隨老藍來到了他作業(yè)的街道,親身體驗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日常工作。
因為熒光背心和草帽不透氣,才掃了不到15分鐘,豆大的汗珠就從記者的額頭滲出。“你看我都沒怎么出汗,早就習慣了。”看見記者不停地在擦汗,老藍笑著說,“下午的太陽還更大嘞。”
老藍負責的區(qū)域靠近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人流量大,工作量自然也相對更大一些,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街道上飄落的樹葉、人們隨手扔下的包裝袋、垃圾,都需要我們清掃,甚至連一根煙頭都不能放過。”
說罷,老藍彎下腰,用手指摳出一根藏匿在地縫中的煙頭,拾進垃圾箱。
自打入伏以來,南昌持續(xù)高溫天氣,但環(huán)衛(wèi)工人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高溫的“烤”驗,還有身邊潛伏著的未知危險。
“有些垃圾從車窗里拋出,落在馬路中間,我們一樣要清掃干凈。”老藍瞥了一眼車行道,趁著綠燈亮起,迅速跑到馬路中間,撿起車道上的空牛奶盒子,又在紅燈亮起前迅速跑回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