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湖園,依舊好風光。明天,福州西湖公園金秋菊展就將正式開展,本次展覽正值西湖辟為公園100年,以建園百年為主題,通過菊藝再現(xiàn)“綠筠佇月”、 “澄瀾曙鶯”等西湖舊景。西湖百年以來,歷經(jīng)怎樣的變化?留下哪些故事?讓我們通過公園管理處收集到的一張張老照片,看看西湖百年變遷。
林則徐擴建湖面為公園奠下基礎

如今的西湖公園南大門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圖為大門建成之初的模樣
西湖公園菊花展從1958年開始,每年舉辦,除了“文革”中斷的,至今已有五十多屆。今年菊展首創(chuàng)了湖面展區(qū),兩艘游船停放在西湖柳橋邊,裝點著各色菊花,富有創(chuàng)意。這個展區(qū)還重現(xiàn)了西湖舊景“綠筠佇月”,其中蘊含著一段林則徐疏浚西湖的故事。
公元282年,西湖開鑿,引周邊諸山之水,灌溉農(nóng)田,因位于城垣之西,故稱西湖。清道光初年,西湖大面積被鄉(xiāng)紳侵占,混亂不堪。道光九年(1829年),林則徐因父親去世,回到福州守孝,當他得知西湖被侵占時,毅然站了出來,與本地官員一起疏浚西湖。
“當時,林則徐主持的工程挖土9萬多方,擴大了西湖的面積,還第一次在岸邊筑起石岸。”多年來,西湖公園管理處老員工翁珠華一直在收集西湖史料,他說,這對后來西湖辟為公園意義重大。
為方便工人湖上往來,林則徐特制“綠筠”、“佇月”大小二舟,并寫下“新漲拍岸搖櫓過,雜花生樹倚窗看”記錄舊貌,“綠筠佇月”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