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街頭巷尾,其實有不少的基督教堂,你如果不信教,可能平時經(jīng)常路過卻沒有注意到,今天小編就帶你逛逛福州幾家著名的教堂。
【泛船浦天主堂】


【泛船浦天主堂】圖:@錦鯉繞島影
泛船浦天主堂位于泛船浦新民街北、海關(guān)巷東,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福州最早的天主堂。
教堂鐘樓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報時大鐘鐘聲可傳10里之處。堂身十字形,長60.2米,寬19.5米,面積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20世紀60年代電影《地下航線》還曾在此拍攝外景。
2008年,因道路建設(shè)需要,泛船浦教堂神父樓整體平移。經(jīng)過一個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達旋轉(zhuǎn)的指定位置,開始進行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度“轉(zhuǎn)身”,由原東西朝向變?yōu)槟媳背?,最終與主教堂平行。
交通貼士:乘坐105路公交到十二中終點站下車。
【花巷基督教堂】


【花巷基督教堂】圖:@喜樂燕兒
花巷基督教堂就座落在福州市最繁華的東街口地段,交通便利之處(817北路花巷7號)。它是福州市最主要教堂之一,花巷基督教會的活動中心,亦是省、市基督教會的重要樞紐。
花巷基督教堂迄今已有86年歷史?;浇逃?840年前后正式傳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屬福州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會當時為了社交的需要買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會”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清朝時期曾是滿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1915年9月5日,堂會舉行了第一次新教徒洗禮入教儀式,1938年改建為福州市僅有的花崗石墻體的禮拜堂。
1949年起,中國基督教會與外國教會斷絕關(guān)系。之后文革期間停止活動。直至1979年10月28日,花巷教堂在福州市第一個重新開堂,恢復(fù)基督教正常宗教活動(本堂并暫時作為各教派共用的崇拜聚會場所),故以所在地名取名改“尚友堂”為“花巷堂”。1982年、1985年兩次共按立牧師43名。1979年至今共接待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友人和同道達3000人次,形成福建省基督教界與國內(nèi)外人士友好交往的中心。
交通貼士: 20路; 22路; 27路; 101路; 102路; 118路; 317路; 317支路; k1路等到東街口站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