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來人往的五一南路上公用電話無人問津
幾年前,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紅遍兩岸。電影里有個經(jīng)典橋段:男主角柯景騰在學校里給不在一個城市的女朋友沈佳宜打電話,可學校里僅有一部公用電話,每次給女朋友打電話就要排上很長的隊,而且每個人的通話時間是固定的。相信,許多“80后”的記憶里都有一張小小的IC電話卡,而在今天,IC卡公用電話亭早已喪失了往日的風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IC卡電話亭
曾遍布大街小巷
十幾年前,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到處可見IC卡公用電話亭,那時候手機還沒有那么普及,視頻聊天還沒有出現(xiàn),花大約面值一半的價格買一張IC卡打電話,甚至比用家里的固定電話還劃算。
2004年上大學的唐小姐對記者說,當時自己在濟南上大學,爸爸媽媽常常跑到江濱的IC卡電話亭給她打長途電話,過年回家時,和母親去江邊散步,母親還特意將自己常去的那個電話亭指給她看。“看到那個電話亭,仿佛能看到電話亭里媽媽的背影。那個電話亭現(xiàn)在沒有了,往事只能回憶了。”
IC電話卡
如今幾乎無人買
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qū)內(nèi)幾條主要街道。在五一南路榕城古街附近,兩個IC卡電話亭只有一部電話可以用。在人流密集的榕城古街附近,記者觀察了近1個小時,兩個IC卡電話亭都無人使用。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人來人往的臺江中亭街。
在白馬南路上,4個IC卡電話亭全部故障。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IC卡電話亭里沒有顯示報修電話,于是只好撥打了相關運營商的客服電話報修。
除了電話亭故障率高之外,記者發(fā)現(xiàn)如今要買IC電話卡也十分不便。記者詢問了多家報刊亭,都被告知沒有銷售IC電話卡。一位經(jīng)營者告訴記者,前年還有賣,但是半年賣不出去一張。隨后記者輾轉(zhuǎn)多家營業(yè)廳,最后在五一路上的電信營業(yè)廳才發(fā)現(xiàn)有銷售IC電話卡。
IC卡電話亭何去何從?
記者從運營商知情人士了解到,隨著近年來通信成本的不斷降低,IC電話卡的需求大幅減少。但作為城市公用設施,IC卡公用電話亭仍有一定的價值。許多市民也許不知道,即使在無卡的狀態(tài)下,IC卡公用電話仍可以呼叫119、110以及120。此外,IC卡電話被叫也是免費的,IC卡電話亭的編號還能用來提供定位信息。
另外,仍有一小部分人在使用IC卡電話,在高校、軍隊和人流量大的商場也有一定的需求量。
其實,全國許多城市都面臨著IC卡公用電話亭被冷落的情況。關于轉(zhuǎn)型,許多城市早已走在前面。
據(jù)了解,在江浙滬的不少城市里,IC卡公用電話亭的服務功能已經(jīng)趨于多元化;在上海、天津、常州等城市,不少IC卡公用電話亭已被改造成兼具“wifi熱點”亭的作用——只要帶著手機,就能在這些“wifi電話亭”周邊50米的范圍內(nèi)享受高速上網(wǎng)的樂趣。上海市民還可以利用公用電話亭繳納、查詢水費、電費、有線電視費、手機費等,還可以下載音樂,查詢天氣、交通線路及住宅地址。(記者 管澍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