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洞口小區(qū)榕樹下的納涼處被倒?jié)M垃圾
連續(xù)的高溫,讓榕城傳統(tǒng)納涼地熱鬧起來。“老福州”習慣把這些納涼地稱為“寶地”,可昨日,記者走訪了沁園支路、洋中路、白馬支路等三處“寶地”,卻發(fā)現了有人亂扔垃圾、有人亂擺攤等不文明行為,這嚴重影響了來此納涼市民的心情。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濃濃綠蔭是納涼的好去處,三五人圍坐著玩牌下棋,老人們帶著孫子坐下一起聊家常,是多么愜意景象。如您發(fā)現納涼地的不文明行為,可以致電海都熱線95060告訴我們,共同維護我們的傳統(tǒng)納涼地。
地點一:沁園支路山洞口新村
“綠蔭長廊”滿地垃圾
昨天上午10時左右,記者來到了晉安區(qū)沁園支路山洞口新村,新村后門附近有一條石階路,兩旁的樹木將這條石階路上方覆蓋住。附近居民施依伯告訴記者,原本一到夏天,石階上會坐滿人,但現在石階上全是垃圾,氣味難聞,蚊蟲也多,讓人都不敢來了。
環(huán)衛(wèi)工人余師傅說,周邊老居民不會在這里亂扔垃圾,這些垃圾大多是租戶倒的。原來的“綠蔭長廊”環(huán)境變差了。
地點二:洋中路文化宮西門
傳統(tǒng)風口如今難覓凈土
記者隨后來到了洋中路“文化宮西門”公交站附近路段,這里一直是周邊百姓的傳統(tǒng)納涼點。
市民齊先生說,這里不但有濃密的樹蔭,還是一處難得的風口,空氣流動性強,坐在樹下就感覺涼爽。可記者在大榕樹下卻沒看到下棋品茗的老人,而是一個個售賣保健品、衣服、雜貨等商品的小攤。吆喝聲、車鳴聲四起,一些老人抱怨說:“哪里還有乘涼人的一席之地,簡直成了一處大集市!”
地點三:白馬支路旁邊公園
納涼地牌子下飄來腥臭味
在白馬支路附近的白馬河公園,大大的“納涼地”牌子支在入口處,園內除了有大處樹蔭,還設有健身器材、桌椅、涼亭等基礎設施供市民鍛煉休憩。住在上海新村的陳阿姨說,過去她經常帶著孫子來這里納涼,可是今年夏天就不去了,主要是因為納涼點氣味不好聞。
靠近納涼點的路邊有人賣魚、賣海蠣,就在路邊收拾魚和海蠣,把魚頭和內臟、海蠣殼扔在地上。因為天氣熱,這些東西和臟水散發(fā)著陣陣腥臭。
還有人反映,在納涼點的大樹下,有人隨地小便,造成氣味難聞。還有些人扎堆打牌時,幾個人同時吸煙,推著嬰兒車從旁邊經過,都被熏得直咳嗽。附近居民說,希望有關部門能來管一管,讓前來納涼的市民有舒適環(huán)境。(記者 李帥/文 孔瑜/圖 實習生 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