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學雷鋒紀念日”到來,市民劉先生發(fā)現(xiàn),微信朋友圈涌現(xiàn)不少發(fā)起愛心募捐的“輕松籌”鏈接,點擊“我要參與”,即可通過微信支付為需要幫助的網友捐款。劉先生對此存有疑慮:網絡眾籌平臺募捐是否真實、合法?
現(xiàn)象:
每天發(fā)起3000多個“輕松籌”
記者了解到,輕松籌由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20日開發(fā)上線,是一個基于社交工具的眾籌平臺,募捐項目是該平臺的一個分支。截至今年3月,注冊用戶已超2500萬,微信上發(fā)起的眾籌每天達3000多個。
在輕松籌微信公眾號“微愛通道”,點擊“發(fā)起籌款”,填寫目標金額、目標時間、個人情況和資料,上傳相關圖片,經過審核后,即可發(fā)起籌款。在“資金去向說明”一欄中,如在自定時間內完成目標金額,用戶可申請?zhí)岈F(xiàn),在提現(xiàn)時會減去提現(xiàn)金額的2%,用作第三方支付通道費及服務費;如果項目失敗,系統(tǒng)會自動將錢款退回到捐款人支付渠道。“微愛通道”超過規(guī)定金額便會自動停止籌款,用戶可更改目標時間和金額。
本報4日刊登《尿毒癥女孩急需幫助》,當事人馬靈彬通過“輕松籌”3天內籌得愛心款16萬多元。馬靈彬告訴記者,她設定的目標是1個月內籌20萬元,1個工作日即收到審核通過的短信。
網友:
如何防止騙捐和挪用善款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fā)現(xiàn),有不少通過“輕松籌”短時間內籌得愛心款的案例。網友“楊小蘭”認為:“對于有重病患者的家庭來說,輕松籌是目前最快捷的籌款方式,但也存在不少提供虛假信息、挪用捐款的情況。”
據(jù)佛山電視臺公共頻道《小強熱線》去年11月4日報道,佛山市民關先生為16歲患病兒子發(fā)起募捐,但遭街坊爆料其隱瞞真實家庭情況,夸大了病情。受質疑后,關先生和親戚決定把善款交給村委會或其他機構管理,并稱治療剩下的款項會捐出去。
據(jù)《佛山日報》3月3日報道,去年12月,11個月大的佛山女童身患重病,短時間內籌得近15萬元。有網友爆料,在女童去世后,其母親在朋友圈曬了旅游照,其父親回應稱,帶女兒的骨灰去西藏接受誦經花了善款18000元,剩余的約5萬元善款打算拿來做慈善。
網友“彭寬”認為:“輕松籌用戶在籌款過程中可更改設定時間和金額,不符合眾籌‘未達目標,款項退回’的意義。”還有網友質疑:在微信支付商戶結算產生的費率明細表中,“眾籌”類目對應的費率是1%,而“輕松籌”卻收取2%的費用。
平臺:
將擴招實地審核志愿者
用戶資質如何審核?“輕松籌”媒體負責人張女士向記者介紹,必須提供受助人個人證件及帶有公章和主治醫(yī)生簽字的醫(yī)院診斷證明。如是受助人親屬發(fā)起眾籌,還須提供二人關系證明;如發(fā)起人是受助人朋友,則須提供有雙方簽字和證件的委托書。
在受助人提現(xiàn)前,如果沒有接到舉報投訴,會有工作人員對受助人和其主治醫(yī)生進行電話核實。“實地審核偏遠地區(qū)的受助人情況確實存在困難。”張女士表示,輕松籌目前有700多名負責實地審核的志愿者,正計劃擴大招募。
針對費率問題,張女士解釋:“公司的成立早于微信對眾籌商戶的費率的規(guī)定,且輕松籌平臺的‘嘗鮮預售’有經營性質,2%的費用主要用于第三方支付接口費用及網站運營。”
針對受助人可通過修改時間提前提現(xiàn)的質疑,張女士說,公司主要出于病人出現(xiàn)緊急情況急需手術費用的考慮。
律師:建議核實情況再捐款
“平臺的管理公司對于平臺上發(fā)布的信息應當盡到核實義務。”福建亞嘉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文峰表示,未經國家行政機關注冊批準成立的社會組織和個人,或未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注冊批準發(fā)起的各類募捐 、捐款等,都屬于民間自發(fā)的經濟行為,法律對此目前沒有禁止性規(guī)定,如果信息真實、不存在非法占有等目的,是合法的。
孫律師認為,此類眾籌平臺是基于互聯(lián)網發(fā)展起來的新事物,目前法律管理處于滯后狀態(tài)。如果存在提供虛假信息的情況,那么就涉嫌詐騙罪;如果存在挪用等情況,捐贈人可以起訴要求受贈人返還款項。
孫律師建議,捐贈人應當核實清楚情況再進行捐贈,可以將相關信息提供給有關公益機構,由公益機構對受贈人的情況加以核實。同時,平臺對于公益性質的眾籌不應收取任何手續(xù)費,要切實盡到審查義務和管理責任。(見習記者 林宇熙 林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