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出門消費購物,一定要帶上現金,而現在你只需帶上智能手機就可以了。日前,中國銀聯發(fā)布的2015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調查報告顯示,半數人一半以上消費使用手機完成。記者就此進行走訪,發(fā)現除了大型商超,福州街邊小店也與時俱進開通了移動支付。
記者只帶手機進行“生存體驗”
“現在手機支付真是太方便了。”前日,家住倉山區(qū)金山街道冬馨苑的趙女士,在上雁支路附近便民菜市買海鮮時,發(fā)現自己沒帶夠錢,準備向老板賒賬,老板告訴她,只要用手機掃下店里的二維碼就可以付款。
從前年開始,福州王府井和天虹百貨開通微信支付,去年上半年,永輝、新華都和家樂福超市也推出支付寶、微信移動支付方式。去年下半年,開通移動支付的商家迅速增加,包括不少福州本土品牌。
前日,記者沒帶錢包,只帶手機和公交卡,進行了一日“生存體驗”。
9點半,記者來到烏山西路麥當勞,用支付寶購買了一份早餐;中午12點半,記者在淳百味,用支付寶購買了拌面和扁肉套餐;下午3點,記者來到萬象廣場,在屈臣氏用支付寶買了價值23元的暖寶寶,優(yōu)惠0.5元,隨后在負一樓某飲料店,收銀員讓記者轉賬到他的支付寶賬戶,他用現金幫記者埋單;下午5點,記者用“滴滴打車”并通過微信支付。
移動支付人群
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主
在永輝超市收銀臺,市民張先生買了5罐啤酒,并使用微信支付。“很方便,不用帶零錢,也省去等找零錢的時間。”張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收銀臺貼著支付寶、微信支付和電信翼支付的宣傳告示,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使用移動支付方式的人群以年輕人和中年人為主。“每月28日是支付寶優(yōu)惠日,翼支付每周五及周末也有優(yōu)惠活動,有優(yōu)惠的時候使用手機支付的顧客就會增多。”該負責人說。
“對于我們這些小商家來說,更希望顧客使用手機支付。”斗池路一家拌面店的老板認為,微信和支付寶等支付方式操作很簡單。“賬目都在系統(tǒng)里,很清楚,店員也不怕找錯錢。”他告訴記者,只要在微信平臺填好資料,提供相應證明,再通過審核,注冊成為企業(yè)、商家等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就可以申請支付接口,程序很簡單。
萬象廣場天虹百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交易額中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數額占70%至80%,其余為現金和移動支付。“移動支付越來越方便,今年初開通移動支付時,顧客還需在POS單上簽字,后來在較小額度范圍內,不再要求簽字。”該負責人還表示,商家與移動支付平臺、銀聯合作的手續(xù)費存在差異。
業(yè)內人士認為,顧客群體為年輕人的商戶,移動支付會更普及,而較晚開通移動支付的商戶因優(yōu)惠力度較大,使用移動支付的顧客也較多。就像現金到信用卡的支付習慣轉變,信用卡到移動支付的轉變也將成為趨勢。今后5到10年,移動支付將會更加普及。
新規(guī)提升網絡支付安全性
去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對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yè)務進行規(guī)范,辦法將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新規(guī)對支付金額作出限定,此舉獲得許多市民的好評,但也引發(fā)一些疑惑和擔憂。
“感覺安全性會大大提高。”市民徐先生認為網絡支付存在一定風險,以前他不敢在微信和支付寶零錢包里存過多的錢,就連綁定網銀的卡里也不敢多存錢。
“新規(guī)規(guī)定網絡支付需要開設支付賬戶才能提供服務,感覺認證身份操作較麻煩。”市民沈女士擔心新規(guī)實施后支付和轉賬受到限制。
記者采訪發(fā)現,大部分商家認為新規(guī)出臺后,主要是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在營業(yè)上并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但如果顧客的支付方式受到限制,會不會間接影響他們消費的積極性呢?尤其是高價商品。”西洪路上一家服裝店老板擔憂地說道。
有網友擔心個人網絡支付賬戶限額太低。事實上,無論是10萬元還是20萬元的年累計限額,都僅針對個人支付賬戶“余額”付款交易。網購客戶通過支付機構進行銀行網關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限額是由支付機構、銀行和客戶自主約定,不受個人網絡支付賬戶限額約束。(見習記者 林宇熙 林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