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兒童意外燙傷:2歲的杭州男童滑入洗澡盆,全身35%燙傷,生命垂危;4歲的寧波女童打翻熱水瓶,瓶身爆炸,全身20%特重度燙傷,送醫(yī)時已休克。
福州市第一醫(yī)院燒傷整形科的林煒醫(yī)生說,入冬后,大伙喜歡吃火鍋、洗熱水澡、捂暖水袋等,意外燙傷多發(fā)。尤其是3歲以下的兒童,一旦燙傷,家長多會慌張,可能胡亂扯開衣物,卻沒及時沖冷水降溫,加深燙傷程度。
案例燙傷扯下衣服險造成感染
一個月前,在閩侯,奶奶準備給2歲多的小良(化名)洗澡,她把熱水倒進桶,拎進浴室。出租房沒裝浴霸,奶奶掩上門,想讓水蒸氣把浴室熏得暖和點。不料小良悄悄地溜進去,腳下一滑,大半個身子趴進滾燙的熱水桶。
奶奶一把抱起小良,看到他臉蛋通紅,趕緊找來牙膏,想給他涂,但小良大哭。她扯開小良的外套、毛衣一看,小家伙的脖子、前胸、雙上肢起了一大片血泡,輕輕一碰,皮膚就會脫落,家人趕緊送他到市一醫(yī)院。
林煒醫(yī)生說,小良的燙傷面積接近18%,已經(jīng)Ⅱ度燙傷,不停往外滲液,包扎的紗布很快就濕掉,“一直滲水,可能脫水性休克”。醫(yī)生趕緊給小良補液、清創(chuàng),住院20多天,小良才康復。林煒說,奶奶扯開衣物時摩擦到傷口,小良的水泡破了不少,幸好搶救及時,才沒感染。
熱油潑身卻沒及時沖冷水
在福清,6歲的女童小蓮(化名)在家門口學騎車,不料,自行車歪歪扭扭地沖進一家油餅店。店外擺著一口油鍋,小蓮剎車不及撞翻油鍋,熱油飛濺出來,潑到小蓮的頭部、脖子,流進了肩背部、前胸,手腳也被濺到,冒出不少水泡。
店主嚇壞了,趕緊喊來小蓮的家人。家人看到她的衣服上都是熱油,趕緊脫掉衣物,燙傷的皮膚立即掉了大片,小蓮疼得一直哭。家人把她送到當?shù)蒯t(yī)院簡單包扎后,立即轉(zhuǎn)送到市一醫(yī)院。
林煒說,小蓮的傷情嚴重,燙傷面積近20%,部分屬于深I(lǐng)I度燙傷,治療一個多月才好轉(zhuǎn),但仍留下了淡淡的疤痕。雖隔著厚實的冬裝,但滾燙的熱油很快滲到皮膚深層,導致嚴重燙傷,如果及時用冷水沖洗,再送到醫(yī)院,情況會好得多。
提醒 冬季燙傷忌用冰塊敷傷口
“入冬后,意外燙傷的不少”,林煒說,厚實的冬裝可阻擋一些熱量,也可能吸收熱量,加深燙傷程度。所以如果兒童發(fā)生燙傷意外,家長可以脫掉孩子濕透的外套。如果內(nèi)層衣服沾到傷口,應立即澆冷水,約10~15分鐘,充分泡濕后,再輕輕脫去或用剪刀縱向剪開,避免弄破水泡,再裹上干凈的大衣,送到醫(yī)院。如果寶寶較小,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但不能用冰塊冰敷傷口,避免加重傷情。
林煒還說,如果傷勢較輕,可將傷口拭干,涂些燙傷膏,用無菌紗布包扎1~2天,面部不要包扎,保持清潔干燥。嚴重燙傷時,可能引起脫水、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必須立刻送醫(yī)。
林煒提醒,燙傷時,市民常用牙膏、凡士林、肥皂等涂抹,傷口受到遮蓋,可能造成更深層的燙傷;涂醬油、紫藥水、紅藥水,小蘇打、食物堿等也會刺激傷口,增加感染機會,深色藥物遮蓋了創(chuàng)面,還會影響醫(yī)生的判斷。(海都記者 陳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