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8月22日訊 家長陳鵬:最近真是對家里那個5歲的小皇帝無語。昨天一回到家,看到兒子在看電視,暑假作業(yè)都扔在一邊,我二話沒說,走過去將電視關(guān)了,批評他作業(yè)沒做完就先看電視。兒子還不服氣,來了句“媽媽,你不應(yīng)該批評我,我要離家出走”。問他要去哪,他說要去外婆家,讓外婆給他主持公道。
接著,兒子一個電話將他外婆“請”了過來。老人一到,不分青紅皂白先批了我一頓,說我這么大了還跟小孩子一般見識,等兒子看完電視再寫作業(yè)也不遲,還說小孩子再怎么錯也不能當面直接批評,我的方式不對。讓我更火大的是,兒子還在一旁幸災樂禍,擠眉弄眼,小聲唱著:我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
人小鬼大,動不動就搬救兵,該怎么教育呢?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飛虎:如果想要在教育孩子上有起色,要先解決好兩代人在教育上的代溝。陳鵬需要做的是,心平氣靜地坐下來和自己的母親談?wù)劊斢龅浇逃⒆拥膯栴}時,最好能做到口徑一致,觀點統(tǒng)一。像案例中的這個孩子,一旦陳鵬對他進行批評時,而他的外婆卻出來護短,這樣會造成孩子是非觀念不明,對他的成長非常不利。
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老人是受苦的一輩,“苦”在他們身上的烙印太深,所以,他們不愿讓自己的孫輩受半點苦。作為父母要與老人多溝通,讓老人明白溺愛孩子的一些弊端。如果身邊有這方面現(xiàn)成的例子不妨拿來現(xiàn)身說法。平時在看電視時,如果看到因為隔代教育導致孩子行為叛逆的問題時,可以趁機給老人“上課”,盡可能地在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不然的話,老人一般對孫子比較嬌慣和溺愛,會使孩子容易養(yǎng)成自私、任性的毛病。另外,在孩子面前罵當媽的,這樣無形當中就挑戰(zhàn)了家長的權(quán)威,這樣以后陳鵬在孩子面前變得沒有威信,孩子更不可能聽她的話,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無法教育”。
在此建議陳鵬,教育要有原則性,現(xiàn)在先與上一輩交涉好,然后再狠下心來教育孩子。(本網(wǎng)記者 黃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