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與友人合影
北京衛(wèi)視大型文化傳承類節(jié)目《念念不忘》于6月21日晚21:08播出了第五期。本期節(jié)目以家喻戶曉的謙謙君子“朱自清”為話題人物,講述了朱自清與家父朱鴻鈞的“父子情”,兩代人有著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教育理念,兩人同樣含蓄不善于表達,所以他們之間一直有著很深的誤會。在朱自清成家立業(yè)后,身為人父的他才逐漸理解父親,最后通過文字溝通才與父親敞開心扉,父子間的“矛盾”日益緩和。
違抗父命,“傲嬌”改名背后另有原因
本期《念念不忘》中講到,朱自清的父輩都是官場當官的,朱自清的父親希望朱自清做一介讀書人,遠離官場爾虞我詐的生活。從小父親就對朱自清的學習抓得很嚴,每次兒子的文章受到先生好評的時候,他會給朱自清幾個花生米作為獎勵,但文章寫得不好的時候,他會勃然大怒,還曾經(jīng)燒了作文紙。朱自清一直認為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太正確,在朱自清對自己兒女的方式可以看出,他認為教育中應以鼓勵和溝通疏導為主,而父親是望子成龍,“棍棒底下出成績”的教育方式。這也就埋下了兩個人失和的種子。
但父親讓朱自清養(yǎng)成了愛讀書愛寫文章的好習慣,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他在中學的時候把《經(jīng)史子集》就讀遍了,提前考上北大。朱自清原名朱自華,父親希望他如蘇東坡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但朱自清上了大學后,將名字改為自清,他認為做一個晴朗的人更加重要。從這里可以看出,朱自清與父親有著相同的文化觀念,認為讀書是有益的,應該多讀書,但與父親又有著不同的教育子女的理念。
父子矛盾升級,一度只靠“家書”交流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這樣一段話:“但是后來經(jīng)過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記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敝熳郧宓男愿窈孟袷谴蠖嚯S了父親,兩個人遇到問題并不善于溝通,執(zhí)意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去做事,一個想去控制,一個不想接受,久而久之兩個人有段時間關系十分僵化,甚至有一年朱自清帶著妻兒回家,父親都閉門不見。在朱自清考進北京大學后,正好爆發(fā)了五四運動,北大又是五四運動的中心,年輕的朱自清成為了抨擊舊理論舊思想隊伍中的一員,這與守舊的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之后朱自清帶著妻兒從老家搬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朱自清和父親的沖突就此爆發(fā)。朱自清認為自己想擁有獨立的人格是沒錯的,父親則希望他言聽計從,在家人多次調(diào)解下也沒能和父親和解。到父親朱鴻鈞晚年后,雖然表面還有些冷漠苛刻,但其實心里就越來越掛念在外面闖蕩的長子,過去的“父子綱?!坝^念這個讓做父親的是放不下身段的,但兩個人之間心里面有著這樣一種心照不宣,所以他就總是讓自己的次子和孫子們多給朱自清寫信,朱自清回信的時候也經(jīng)常問到父親。
苦澀中享受平凡的一生
朱自清不是一個很長壽的人,他患有嚴重的胃潰瘍,不到五十多歲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八個孩子。朱自清一生中有兩段婚姻,第一段是父母安排的,妻子武鐘謙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朱自清在后來寫下了《致亡妻》表達了對妻子的歉意,這封信回顧了過往若干年的生活,在短短12年的婚姻生活里,他們養(yǎng)育了六個孩子,妻子一個人操持家務喂養(yǎng)孩子,最后積勞成疾在三十多歲就去世了,這讓朱自清感到特別特別的慚愧。第二段婚姻是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很多年后,結識了一位很有才華的新文化代表陳竹隱,陳竹隱從一個吟詩、作畫、唱昆曲的“文藝女青年”,進入了操持茶米油鹽帶孩子的生活,她將這份責任落實到瑣碎的生活中,將愛全部給了家中的八個孩子,兩個人用盡全力,維持著家中的生計,過著平凡的一生。
《念念不忘》節(jié)目播出已經(jīng)過半,而之后又將講述哪位歷史名人的傳奇故事?他又有著怎么樣的治家治國理念?在他未曾公開過的家書中又有著怎樣的心里話要向大家講述?更多精彩就在每周三晚21:08,北京衛(wèi)視《念念不忘》。